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臺新一波投資運動待發 三贏局面可期

2008年04月09日 11:27:00  來源:
字號:    

   正在全臺各地進行感恩及請益之旅的馬蕭陣營,昨日傳出一項振奮人心消息,島內兩大企業的負責人台塑集團王永慶與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公開表達了加碼臺灣投資的決心。為此,臺灣《工商時報》發表社論認為,王郭兩位乃至其他可能相繼出面表達願意加碼在臺投資企業家所形成的這一波新投資運動,如果能夠符合環保、生態要求,落實照顧臺灣利益目標,毫無疑問地將協助解決當前臺灣面臨的諸多經濟難題,包括投資意願低落、消費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以及産業結構空洞化等,併為臺灣的經濟發展注入動能,值得朝野期待。

  趕在“520”就職之前與島內社會賢達、工商企業家會面請益的“總統”、“副總統”當選人馬英九、蕭萬長,昨日依原定計劃拜會了鴻海與台塑集團,同時參與盛會的尚有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及工總理事長陳武雄等人。坦然言,如此的陣仗,也就是把台塑、鴻海、臺積電三大企業巨頭集合一處,針對時局與經貿發展提供建言,在島內不但少見,其重要性與影響力亦不容低估。何況,從三大巨頭經營的企業規模共達5.15兆,個人財富身價高達3.61億元,三大企業擁有員工數十萬人,三大企業投資股東可能高達一、二百萬人的規模來看,三大巨頭的舉止與當局的響應,譬如説擴大在臺投資及承諾“三通”與改善投資環境,絕對有先行指針的功能與意義。

  社論指出,具體而言,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直言,“在這裡(指麥寮)做,和在那裏(寧波)做是一樣的,若兩岸三通後,就不必再到寧波投資了!”雖然,王永慶女兒,亦是台塑七人經營小組成員的王瑞華加了註腳:不論是麥寮或寧波,都各自有不同的市場與投資條件,為寧波大乙烯計劃預留退路,但王永慶根留臺灣的態度與善意甚明,“總統”當選人的馬英九也以會將麥寮港列為“三通”直航港口,屆時台塑集團每年高達60%塑化産品即可以便利出口至中國大陸,大幅縮減時間與經費成本回報台塑集團的決定。

  不讓王永慶專美于前,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亦對馬英九的請益之旅善意響應,除了同意要在高雄投資軟體中心外,還要把原本透過新加坡、香港轉机來自越南、印度工廠的貨品,改以高雄港為轉運站,再運銷美國市場。郭臺銘對馬蕭陣營放寬兩岸經貿、深耕臺灣政策的回報,雖然有待證實,但如同王永慶一般,都將揭開臺灣本土企業家擴大在臺投資,挹注經濟發展的序幕。

  然而,必須知道,王郭兩位本土型企業家願意擴大在臺投資,絕對不是單純因為馬英九高票當選“總統”而毫無條件的表態交心,而應是考慮到馬蕭陣營競選中以及當選後的政見,譬如將儘快進行兩岸經貿政策鬆綁,包括剋期實施“三通”,以及類似指定麥寮為“三通”直航港口等承諾,才做下擴大在臺投資的口頭決定。具體而言,做為成功本土企業家的典型,王郭兩位是因為在兩岸經貿政策上與馬蕭陣營理念一致、氣息相通,才會適時表達擴大在臺投資意願,並提醒其他企業家有志一同深耕臺灣,借著提升投資、刺激消費、提高就業,以及改善産業結構等途徑來提振景氣,併為臺灣經濟發展製造新契機。

  基於上述的經濟正面效益,社論認為,對王郭兩位本土企業家可能掀起的新一波投資臺灣運動,抱持著期待乃至樂觀其成的立場。但必須指出,發展經濟,尤其王郭兩位及其他可能響應投資臺灣企業家的投資,大都是屬於製造業領域,也就是高污染、高耗能的産業,雖然這些産業的投資可能帶來刺激景氣及增加就業的好處,但值此油價高漲、水資源缺乏,環保生態的維護及改善,譬如減碳運動正蔚為全球趨勢之際,雖然不願貿然認為發展製造業違逆世界潮流,但為臺灣的永續經營及為全體臺灣子民乃至後代子孫著想,必須提醒企業家及執政團隊,在擴大推動投資臺灣之際,不可忽略、犧牲環保生態的要求,也不可委屈本地勞工、産業的應有福利,也就是説,固然期待新一波的投資臺灣運動可以紓解景氣長期低迷不振的困局,但臺灣優先這個前提要件絕對不可打折扣。唯有如此,擴大投資臺灣才能與全體島民的利益相一致,並獲致企業、當局與民眾三贏的結果。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