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冀清廉盼繁榮要和平 選舉結果凸顯主流民意

2008年03月24日 13:40:00  來源:
字號:    

  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塵埃落定,歐美主流傳媒紛紛報道評述馬英九以壓倒優勢當選臺灣地區下一屆領導人。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指出,美國政府歡迎這樣的結果。陳水扁在兩任“總統”期間,以個人意志逐步推動“獨立”;而馬英九宣示尋求維持現狀,不搞“獨立”,專注于改善經濟、人權及與中國大陸的關係,這樣的路線滿足美中兩國的期待。

  報道説,民進黨支援度巨幅下滑,也反映出人民對於陳水扁當局貪腐與醜聞不滿,特別是陳水扁第二任期間,女婿被判決內線交易有罪,妻子也因為“公務機要費”私用而需出庭應訊。最近“國防部長”又因為鐽震案下臺。一位檢察官説,陳水扁卸任後將面臨司法訴訟。

  美國“新聞週刊”記者亞當斯指出,臺灣“總統”選舉的結果顯示,臺灣的選民關切經濟問題更甚于曾經在選戰中相當關鍵的“國家認同”議題。臺灣人民對主張增進與中國大陸關係的“總統”候選人壓倒性支援,可能會讓臺灣的政治步向溫和。

  美國時事週刊“時代”雜誌網站報道指出,業界人士希望馬英九的政策能有助於提振臺灣的經濟,並增進人民的福祉,讓他們能受惠于成長快速的中國大陸市場。馬英九的勝選也會受到華府的歡迎。由於陳水扁對中國大陸好鬥的態度使得臺北與美國的關係緊繃,馬英九承諾將修補臺北與美國的關係。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自臺北報道,臺灣選民已壓倒性地推選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擔任下任“總統”,主要原因顯然是選民選擇他推動兩岸經濟關係的承諾。

  CNN並報道,布希總統已于臺灣“大選”當天發表聲明,祝賀馬英九贏得選舉,承諾美國將與臺灣維持密切的非官方關係,並鼓勵兩岸透過對話,維持臺海和平穩定,和平解決歧見。

  “歐洲新聞頻道電視臺”(EuroNews)在報道臺灣“總統”大選結果新聞時指出,在野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贏得壓倒性勝利,可能意味與中國大陸將有較接近的關係。呼籲與中國大陸有較緊密經濟與政治關係的馬英九獲勝,是繼國民黨一月在“立法院”選舉取得三分之二席次後的另一次勝利。

  該臺分析説,這將明確授權國民黨,向前推動它們的政策,促進已落後一些亞洲國家的臺灣經濟發展。

  歐洲新聞頻道電視臺並引述一些分析家指出,選民對執政當局腐敗的感受,是謝長廷失敗的一項重大因素。

  美國知名兩岸問題專家、邁阿密大學政治學教授金德芳表示,獲悉臺灣大選結果後,松了一口氣,倒不是因為誰贏誰輸,而是選舉結果不像前兩次那麼接近,免除了社會動蕩不安,及浪費重新計票和選舉訴訟的社會成本。(張弛)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