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宇綸:四年一輪迴 剖析臺灣12年選舉

時間:2008-03-23 17:20   來源:台灣網

  臺灣“總統大選”結果已出,馬英九當選為臺灣新任“總統”。對此,臺灣資深媒體人繆宇綸日前在《海峽導報》撰文剖析島內歷屆選舉,以下為原文內容:

  臺灣以“直選”的方式選舉領導人,到2008年已經是第四次了。回顧過去三次 “直選”,1996年因為當時李登輝挾執政優勢,李登輝以超過五成的得票率當選。2000年,陳水扁穩住民進黨的基本盤,雖然得票數沒有過半,不過由於國民黨分裂成連戰、蕭萬長和宋楚瑜、張昭雄兩組候選人,陳水扁坐收漁利,完成臺灣第一次“政黨輪替”。

  輸掉政權,無疑對國民黨是很大的打擊,也間接促成了連戰和宋楚瑜的合作。2003年,連戰和宋楚瑜宣佈搭檔參選,一開始氣勢高漲,民意支援度突破五成,“連宋配”看起來一度大有可為,但是陳水扁終究是非常善於選舉的政治人物,擅長逆境作戰。2004年2月28日,民進黨發動“牽手護臺灣”全臺串聯造勢活動,讓原本落後的民調支援數字出現 “黃金交叉”,雖然國民黨靠著3月13日全臺造勢,暫時取得民調領先地位,但是雙方差距已經極為微小,最後讓選局出現戲劇性變化的關鍵,就是投票前一天發生的“319槍擊案”。

  2004年3月19日下午,突然傳出陳水扁在臺南市掃街拜票時“被鞭炮炸傷”的消息,當時的“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召開記者會,表示陳水扁遭到槍擊。南部“地下電臺”散佈“連宋暗殺阿扁”的耳語。最後“陳呂配”以不到三萬票的差距,擊敗了“連宋配”。

  由於對選舉結果無法接受,連戰在3月20日晚上決定提出“選舉無效”訴訟,並且率領群眾從當時的競選總部,步行到“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展開前後長達七天的抗爭。連宋陣營隨後提出 “選舉無效”和“當選無效”訴訟,大規模驗票雖然讓雙方票數差距減少到一萬多票,但是仍然無法扭轉選舉結果,陳水扁繼續他的四年“總統”任期。

  馬英九因為 “特別費案”遭到起訴,雖然在起訴當晚宣佈參選 “總統”,不過因為案件審判結果的不確定,一度讓國民黨內士氣低迷,但馬英九一、二審都獲判無罪,加上“立委”選舉大勝,以及馬英九的超人氣,國民黨對2008年“總統”選舉一開始充滿信心。不過,有鋻於“319槍擊案”的教訓,國民黨這次以“寧願矯枉過正”的原則打選戰。
 
  在選舉過程中,不論是國民黨內部的民調,還是各媒體或學術單位進行的民調,馬蕭的支援度都明顯領先謝蘇。不過,素有“智多星”稱號的謝長廷,和陳水扁一樣,是個擅長在逆境中作戰的政治人物。在這次的“大選”裏,謝長廷主打“綠卡牌”,借此批評馬英九缺乏政治人物應有的“誠信”。此外,馬蕭主張加強兩岸經貿交流,謝長廷則批評 “兩岸共同市場”是“一中市場”,一旦開放將有來自中國大陸的大量“盲流”涌入,和過去的選舉一樣,繼續打“恐共牌”。

  讓人感慨的是,在選舉最後關頭才使出來的“奧步”,居然在選舉投票日前的最後幾天,成為主導選戰節奏的主題。由於國民黨在四年前的“319槍擊案”中吃了大虧,這次不願再被突如其來的“奧步”在最後關頭扭轉選局,因此在選前想出各種可能的“奧步”,國民黨“先講先贏”,堵住對手所有可能出手的方式。

  從“奧步”主導了選戰最後的主軸來看,臺灣這次選舉雖然十分熱烈,但是選舉水準比四年前要低落。2004年的“大選”除了選前最後一天的“319槍擊案”外,陳水扁攻擊連戰,主要集中在連戰的個人財産上,但是這次的選舉,卻以似真似假的訊息,直接謀殺候選人的人格,將原本就因為藍綠之別而分裂的臺灣社會,分裂得更為徹底。臺灣將面對一個被徹底割裂的社會,得花非常多的時間去修補,這對於馬英九來説是非常嚴峻的考驗。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