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自強不息臺灣職棒 陽春三月捎來春風化雨

2008年03月17日 11:08:00  來源:
字號:    

     就在三個月前,臺灣棒球在國際場合(亞洲職棒大賽、世界盃、亞錦賽)三連敗!讓人痛心疾首的不止于成績低落,重要的是鬥志和自信全無。尤其攸關奧運入場券的亞錦賽,荒腔走板的演出,竟似2006年時任日韓宰割的翻版。雖説臺灣還有機會參加八搶三的奧運資格賽;但接下燙手山芋的洪一中,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因為旅外球星除了姜建銘外,其餘都無法被徵召,更慘的是,最後關頭連潘威倫、陳金鋒兩大投打戰將都因傷無法入列。

     所以今春三月,似乎沒多少人會相信,中華成棒隊有能力在八搶三的奧運資格賽中勝出。結果號稱史上最弱的中華隊,竟以五勝二負成績夥同加拿大、韓國搭上北京奧運的末班列車。這不僅一掃三個月前的陰霾,且其表現更勝於四年前的札幌亞錦賽。棒球捎來的春風化雨,令人驚嘆不已。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指出,這支迫不得已重用“菜鳥”而組成的中華隊,之所以“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簡言之,倚靠的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維新精神。君不見在少了潘威倫、陳金鋒之後,羅嘉仁、羅國輝、林哲瑄等新秀的表現更勝於多數已享盛名的球星。這不僅為他們未來的棒球路打下一片天,也更證明臺灣棒球確實是人才濟濟。試看八○年代臺灣成棒重返國際社會後,當二郭一莊一呂先後加入日本職棒,不少人即哀嘆人才流失,臺灣棒球會凋零,孰料陳義信、黃平洋等適時遞補成了主戰力。待八八年中華兵敗漢城(今之首爾),球星率多加入中華職棒後,郭李建夫、廖敏雄就成為巴塞隆納奧牌銀牌的投打雙雄;再歷經黑暗的九○年代中後期,陳金鋒、曹錦輝、郭泓志、王建民等人更超越前輩直闖美國大聯盟。所以,儘管臺灣棒球人才無法如美日等職棒大國那樣“三步之內,必有芳草”,卻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至於葉君璋、陽建福、張泰山、張建銘、彭政閔、林智勝等老幹在這決戰時刻,更因為新血輪帶入活潑奮進的元素,不但激發其強力鬥志,展現既有實力──陽建福是超完美演出,張志家更因而浴火重生,也給予年輕球員心理、經驗方面的寶貴傳承。於是,老幹新枝經過這次的實戰,竟鍛造為堅不可摧的鑄鋼。當然,以洪一中為首的教練團更是功不可沒。去年底,中華隊三連敗之後,該報即愷切指出以郭泰源為首的教練團,不但欠缺調兵遣將的能力,更乏凝聚眾志的本事,教練團宜大幅重整。如今捕手出身的洪一中于戰術分析、心理掌握方面確實卓絕,證明帶人帶心更勝“黃金組合”、“夢幻隊”的假像。

     於是,讓眾志得以凝聚的教練團猶如居中發光的恒星,老幹新枝的球員就是繞著恒星而自由運轉的行星。如此自強不息就表現為,過去十餘年來最為人詬病的惡習,諸如:挑隊伍打、一達既定目標鬥志即失、一遭橫逆就江河日下、投手臨陣退縮、打擊斷層嚴重……在這回的奧運資格賽幾乎消聲匿跡。時光彷彿回到八○年代,由三級棒球一路成長而來的新世代,以團結、高昂鬥志具體打造了當代臺灣棒球的風貌。廿多年後,新一代的球員重新發揚這維新精神,感動亢奮之餘,更該慎思如何代代相傳、薪火不滅。

     社論認為,其實,取得奧運入場券只是初步,八月的北京奧運將是更艱鉅的挑戰。不可諱言的,此回大放鋒芒的羅國輝、林哲瑄都是美國小聯盟的球員,外國球團科學與人性的訓練模式,遠比土法煉鋼、故步自封的本地模式好上許多。所以在中華職棒未能防弊除害、健全組織之前,讓年輕好手往外發展(特別是美國)有其必要。我們更期待,中華職棒主事者因而省悟,若不自強不息,就只會茍延殘喘,坐以待斃。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