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強化職棒投手戰鬥力 為北京奧運練兵

2007年11月19日 15:02:00  來源:
字號:    

  臺灣《聯合晚報》18日發表社論指出,世界盃棒球賽儘管無關奧運資格,但一路打下來,很明顯,球員的表現與教練團的調度,依舊可借此比賽加以觀察,當作年底關鍵的亞錦賽參考依據。

  毫無疑問,投手戰力,是決勝關鍵。世界盃進入復賽後,中華隊可以久戰的投手,顯然不夠。“小雞”林恩宇有水準以上演出,但對義大利獨撐九局後,休息三天,便再戰實力堅強的荷蘭,投六局便體力不支,中繼、後援投手相繼登場,守不住領先局面,打延長賽,投手調度立刻捉襟見肘。

  輸給荷蘭,再遭遇亞洲強隊韓國,投手陽建福雖然拿下世界盃兩勝戰績,但復賽投第三場,意謂什麼,不等於承認能投較長局數,而且穩定度讓教練團放心的投手,品質均不足嗎?果然陽建福投得不差,卻不能算好,顯見密集出賽對體力的消耗程度了。韓國先發投手黃鬥聖一路壓制中華隊打擊,投打都不如人之下,與韓國之戰打得球迷心驚膽戰,問題只出在一點:實力不足。不管投手或打擊,都有待加強。

  打擊的問題在哪?一是火線不連貫,二是面對快速球無可奈何。中華隊過去一向攻優於守,但這次遭逢的非亞洲強隊,很多都是打美國小聯盟出身的,投手球速快,一百五十公里速球似家常便飯。中華隊打線除陳金鋒外,都以島內職棒、業餘球員為主,他們平常面對的島內比賽,難得有一百四十公里的球速,何況是一場接一場一百五十公里的飆速競賽呢!陳金鋒雖然打擊強,然而對手也是做過功課的,關鍵時刻動輒保送他,專心對付下一打者。中華隊中心打線的火力一不連貫,或缺乏第二條打擊火線重啟攻勢,自然在投手戰力吃緊之餘,更無法替投手減輕負擔了。

  社論最後指出,在自己的場子裏,只能爭七八名,確實有點掃球迷之興。但球迷與教練團都很清楚,這次世界盃任務是暖身、是操兵。要打北京奧運,就得贏年底亞錦賽或明年三月奧運資格賽。兩個賽事都是硬仗,以現有中華隊戰力,很難贏得了。亞錦賽距今不過一個月,中華隊年輕球員能否快速調整,減輕臨場緊張壓力,固然緊要,但有經驗投手的戰力強化,以及兩條打線的交互支援,是致勝法寶。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