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物價狂飆 臺灣民眾去年實質購買力降低

2008年03月03日 11:07:00  來源:
字號:    

  依據臺灣“主計處”公佈數據顯示,臺灣上班族實質經常性薪資再度出現負成長。扣除物價漲幅後,去年臺灣上班族的平均實質經常性薪資呈負成長,衰退0.03%;是近四年中,第三次負成長。去年全年物價平均上漲1.8%,但是,員工“經常性薪資”去年全年平均為3萬6764元(新台幣,以下同),全年平均經常性月薪僅成長1.77%(折合現金為638元),顯示民眾實質購買力降低,折算成現金約比前年減薪11元。即使加計年終獎金、津貼、加班費等其他收入後的“平均薪資”,去年全年平均也僅為45,112元,年增率為2.28%,但扣除物價因素後,只剩下42,579元的,年增率僅為0.47%。這是繼2004與2005年以來,臺灣第三次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

  薪資負成長情況嚴重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分析文章表示,去年各業的總薪資成長率以金融保險業成長9.99%的幅度高居第一,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成長3.28%居次,運輸倉儲通信、醫療保健及營造業也都有2%以上的成長。至於批發零售業僅0.28%,文化運動休閒服務業僅0.5%,連製造業也僅微增1.73%,這三個業別的薪資增幅都低於1.8%的物價漲幅,因此這三個行業實質薪資皆呈負成長。依據臺灣“主計處”公佈2006年“受僱員工動向調查”及“勞動報酬調查”數據也顯示,未幫員工調薪的企業比例,已連續五年都維持在近8成的高檔區。而且,薪資負成長情況嚴重,服務業比製造業尤為嚴重。

  實質購買力降低

  文章指出,臺灣製造業出口暢旺,産生“薪資連動效應”,尚有加薪空間,但服務業在內需不振的情況下,加薪困難;“只有業務、研發這類與績效連動、知識密集型的行業較有加薪機會。”近五年來因經濟不景氣,上班族的薪資水準停滯不前,每年成長率僅約1%,不僅無法與往昔的加薪幅度相比,更容易被易漲難跌的物價通膨所侵蝕。今年以來,臺灣民生物資幾乎全面上漲,依“主計處”推估,今年上半年的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預估將高達3%,如果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加薪幅度仍低於3%,臺灣人的實質購買力將近一步降低。
 
  漲不動的薪水,讓上班族十分苦惱,但即使薪水有調漲的,也未見喜悅,薪資調漲幅度恐怕還不夠負擔民生物資的飛漲。今年春節過後,物價“漲”聲不斷,以薄薪度日的中下階層影響甚大,這還是因為“水”、“電”與“油價”皆因政策因素配合凍漲的情況下,如果合理反映,恐怕通膨更顯嚴重。筆者建議臺灣官員能多到中下階層主要採買的“家樂福”、“大買家”等大賣場或傳統市場看看,人潮愈來愈稀落,即便打折,收銀櫃檯仍縮減,業者營收大幅銳減,商家倒閉數大增,顯示薪資所得者的生活越來越艱睏了。

  文章最後指出,民進黨執政八年,其中就有三年的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卻不見臺當局以有效的政策與措施來提振經濟,執政者不感到汗顏嗎?能以“執政團隊已盡了最大努力”的一句話就推的一乾二淨嗎?希望臺灣當局務必謹慎積極地面對此一問題。(周信佑 石鈺錚)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