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進入鬥爭期 為權力中心而分裂

2008年02月21日 10:32: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中山大學電機係教授、臺灣安全促進會會長陳茂雄今日在臺灣《蘋果日報》撰文説,今年的“總統大選”藍、綠雙方都有難克服的弱點,馬英九是過度謹慎,意圖將自己包裝成零缺點的形象,為了掩蓋被攻擊的問題陷入泥巴戰而不能自拔,例如“綠卡”事件他就沒有處理好,若已放棄,就公佈放棄的細節,若未放棄,立刻放棄,如此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結束這一個新聞,可是他一直拖延,留給綠營繼續攻擊的空間。綠營也有難以克服的困境,距“總統大選”只剩下一個月,內部還不能整合,選戰是很難打下去。

  黨外時代以及民進黨建黨初期,同志之間合作無間,只有路線之爭,不會為政治利益而鬥爭,支援者更沒有介入政治版圖之爭。自從民進黨政治版圖逐漸擴增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為爭政治利益的鬥爭,尤其是2000年執政以後,不只政治人物為分配政治資源而衝突,連支援者也加入鬥爭行列。早期支援者即使介入黨內初選,也只是對支援對象做正面的宣傳,不向對手做負面攻擊,可是在民進黨獲得大量政治版圖之後,支援者為了在權力方面也分一杯羹,不只是積極表態支援的對象,並掀起嚴厲的政治鬥爭。

  民進黨進入鬥爭期

  文章説,以前有一位富有的員外,過著富裕的生活,但一點都不快樂。員外的鄰居住有一對貧窮的夫婦,雖然物質缺乏,可是過著快樂的生活,一面工作,一面哼著小曲。一日員外詢問禪師其中道理,禪師告訴他送一百兩銀子給那一對夫婦就會知道個中道理。那對貧窮夫婦收到一百兩銀子之後,為了支配問題,夫妻開始吵架,也為一百兩銀子的用途而煩惱。民進黨以前沒有資源,屬運動型的政黨,大家為理想而奮鬥,有了資源之後,變成為利益而打拼,沒有資源時大家共患難,有了資源之後卻不能共用樂。


  有人説民進黨比國民黨腐化,事實上這種説法未必正確。政治人物因權力而腐化是必然的,任何政黨都如此,執政八年的民進黨要比掌握權力數十年的國民黨腐化是不可能的,所差的是國民黨的鬥爭期已過,資源的分配已進入制度化。民進黨正進入鬥爭期,資源的分配未建立制度,大家搶資源的惡狀讓人覺得吃相難看。

 

  陳水扁與李前“總統”本來合作得相當好,可是自從陳水扁在電視媒體上指名道姓的大罵李前“總統”之後,兩人開始交惡,最妙的是一些將“為臺灣”挂在嘴巴的綠營人士不會譴責陳水扁失言,大家的炮火都對著李前“總統”,他們還理直氣壯的説,他們是“挺臺灣”,不是“挺扁”,依這種邏輯,陳水扁就等於臺灣,陳水扁一卸任,臺灣豈不是要滅亡了?事實上他們不是“挺臺灣”,而是挺“權力中心”,陳水扁卸任之後,大家拭目以待,他們是否將陳水扁與臺灣劃上等號?

 

  為權力中心而分裂

 

  文章最後表示,“總統大選”形成藍綠對決,以前圍在陳水扁權力中心的人又開始包圍謝長廷,或許沒有想到本來該支援謝長廷的李前“總統”被他們趕走了,這些人對謝長廷不只沒有加分,還是嚴重扣分。若沒有政治資源,這些人也不會為權力中心而炮轟李前“總統”,綠營也不至於分裂。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