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內閣”提前總辭 謝長廷爭權引爆扁係反撲

2008年01月24日 11:10:00  來源:
字號:    

  在“立委”選舉敗下陣來的民進黨,好不容易由“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扛下黨主席一職,並透過競選總部主導黨中央的做法,嘗試進行派系和解。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向得理不饒人的謝長廷,卻因為一句“不知廉恥”,惹惱了“行政院長”張俊雄,提早引爆“內閣”下臺的引信。

  本週一上午張俊雄在政務會議中,已明確提出張“內閣”將在週四提前總辭,並在當日和扁見面報告此項決定。扁並於稍晚與謝會面時告知,因此扁謝張三人在週一即已達成“內閣”提前總辭共識。知情人士透露,早在上週三謝長廷拋出“CEO閣揆”、週五扁謝會面後,扁即與張俊雄溝通,張也與核心幕僚慎思提前總辭問題。

  民進黨黨政高層強調,説張揆為了謝的一句“不知廉恥”憤而提前總辭,把張揆講得太小家子氣了;但不可諱言,張揆最近心裏確實覺得“很受傷”。

  臺灣《中國時報》文章認為,張俊雄提前總辭,固然是為了方便扁、謝與國民黨協商CEO組閣,主要原因是讓扁謝提前佈局;但其中亦不乏對謝屢屢猝不及防出招的反彈意味。對謝而言,這出扁出面找國民黨協商CEO的戲碼,國、民兩黨合作幾無可能,二月一日極可能再回到張揆續任、“內閣”微調局面。但謝打出這顆“空包彈”的用意本來就是為了凸顯國民黨的多數黨“組閣”主張只是空談,更為了表達“現在民進黨是由謝當家作主了”,而謝和扁不同處在於他是“治國”重於選舉。只是謝長廷急於展現魄力,強調其黨內主導權之際,卻也必須承擔因壓縮時間操作戰術而細緻不足的“以黨領政”負面作用,在過與不及之間,其中得失,恐怕謝得仔細思量。

  謝長廷不要忘了,自己此刻只不過是“總統”參選人,因此,如果對於看守“內閣”的人選有過度的企盼,就“憲政”體制而言,並不恰當,也因此,難怪呂秀蓮“副總統”會對於謝的CEO“組閣”説法,表示時機不對。

  臺灣《聯合報》指出,在贏得“總統”初選之後,謝立即晉見陳水扁“總統”,由謝係子弟前後在電子媒體的放言高論來看,謝可能不只是要求行政部門提供資源,甚於是要求扁交出人事權,果真有此非分之想,就大大逾越民主的基本道理,也就是根據選票來決定權力。換句話説,謝儘管可以對支援者畫大餅,卻只能在選後進行封官進爵,不能沒有絲毫自我約束的分寸。

  當然,謝長廷可以借著黨政協調平臺,影響民進黨施政方向;然而,如果是先向外人公開宣佈政策調整,再回頭要求“行政院”全盤買單,如此做法,除了讓人覺得不尊重“閣揆”,也讓面對“府院”雙首長而早已焦頭爛額的“部會”首長,覺得是無端又蹦出一個婆婆,恐怕是招架不來。

  謝長廷接任民進黨代理主席後,立刻展開黃金請益之旅,拜會黨內外大老和工商界領袖,意圖塑造謙卑包容、和解共生的形象,並一再強調只有他當“總統”,才能制衡國民黨的一黨獨大,讓臺灣政治穩定,民心安定。

  但和外界的和解共生招牌都還沒打造好,自家內部就出現了裂痕。張“內閣”突然決定提前總辭交出行政權,此舉措凸顯民進黨內部矛盾。如果謝長廷連自己黨內的協調都出問題,如何説服選民他有能力創造和諧的“藍綠共治”局面。

  中評社分析指出,民進黨“立委”選舉敗選後,黨內已經鬥到暗無天日,謝長廷急著抓權,主導選戰,過大的動作惹毛了陳水扁、呂秀蓮、張俊雄等一幹黨內高層。扁張聯手提前進行“內閣”總辭,擺明是故意要惡整謝長廷;你説要去找CEO來做,就去找,找不到,誰出的主意,誰負責!

  如果沒有意外,扁當局在這節骨眼根本不可能找得到夠格的CEO來當“閣揆”,到時候,張俊雄若再拒絕接受慰留,堅持走人不做,扁橫豎要出面收拾殘局,找個人出來擋幾個月。但這時謝就很難看了。到時候説不定換成謝得求爺爺告奶奶,拜託張俊雄留任,或是請曾經當過“行政院長”的遊錫堃回鍋,幫忙撐一下。

  民進黨派系林立,高層習慣於透過鬥爭鞏固權力,前年陳水扁的“公務機要費”案爆發時,幾大天王沒人敢揭竿起義,拉扁下馬救民進黨,就是害怕無法控制後續的發展,被對手趁勢竄起。如今,儘管謝長廷是透過黨內民主程式取得“總統”參選人提名,但他急於把黨內舊勢力甩掉的動作太大,照樣引起反撲。這一波的“內閣”改組,對於快速跛腳中的扁,毋寧也提供了一項救命的契機。 (張弛)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