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港媒:打馬反將自己 民進黨自取教訓需反省

2008年01月21日 09:32:00  來源:-- 台灣網
字號:    

  臺灣“大選之日”步步逼近,各種不定因素都有可能發生。島內局勢十分緊張。更何況臺灣政局的詭異複雜,堪稱世界之最,身在其中的人也不見得明白,遑論我們這些旁觀者。旁觀者清,這句話是套用不了的,猜測一個七七八八,已非易事。

  香港中評社日前發表社評表示,縱觀臺灣各界近一週多來對民進黨慘敗原因的分析輿論,發現面面俱到,而且突出了重點,尤其對陳水扁路線的危害,更是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從具體的原因來分析,陳水扁與民進黨長期實施的不擇手段打馬的危害性,提得很少。

 

  無論如何,陳水扁及民進黨採取不擇手段打擊馬英九的戰術,絕對是錯誤的,引起了民意的巨大反彈,最後造成對民進黨選情極為不利的效果。這是導致民進黨失敗的諸多原因之中不可忽視的一種。

  中評社日前發表社評《馬英九倒不了》一文中説:“我們大膽的預測,馬英九倒不了,不僅倒不了,馬英九有可能因此更加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獲得前所未有的社會力量的支援。”在2007年2月15日的社評《馬拒自我了斷 民進黨方寸必亂》中,評論員認為:“馬英九如果一直背負著悲情參選,民氣的凝聚可能高居不下。馬英九説什麼、做什麼都引起高度關注。民意是民進黨最在意的,馬英九如果長期能保持高民意,民進黨必亂。”

  今天看來,這樣的預言是符合事態發展的最後結果的。

  社評分析,經過將近一年的打馬運動,結果是陳水扁及民進黨在“立委”選舉中遭遇慘敗。如今可以做一總結,陳水扁及民進黨打馬,究竟失誤在哪呢?大致有三:

  其一,利用制度缺陷打馬,唯馬英九有罪,民進黨“四大天王”均安然無恙,結果:失去公理、失去法理、失去情理。三理盡失,民心何在?

  其二,相關檢察人員不擇手段,面目猙獰,依仗權力,務必打死馬英九,結果:激起馬憤、激起黨憤、激起民憤。三憤同起,社會共憤。

  其三,加罪馬英九,抹紅馬英九,陳水扁及民進黨的政治手段極為殘酷,激發各界的高度不安,唯恐發生動亂影響臺灣安全,結果:美國也惱,中國大陸也惱,人民也惱。三惱合一,彈力十足。


  陳水扁及民進黨不擇手段打馬,的確是得不償失的,原來以為一打之下,馬英九與國民黨就會樹倒猢猻散,沒有料到的是,一打之下,打出一個怒目金剛出來。

  這是一個怎樣的怒目金剛呢?一,馬英九從好好先生變成了敢於衝鋒陷陣的鬥士。二,國民黨從鬆散的“旅行觀光團”變成了陣容強大的“野戰團”。三,吳伯雄、蕭萬長、吳敦義從無所事事的閒角搖身變為國民黨“拼命三郎”。正如吳伯雄所強調的,國民黨內將盡全力輔選馬英九,“要我拼命我就會拼命”。

  總之,國民黨意志更加堅強、意氣更加風發,意願更加鮮明,一個嶄新的國民黨在馬英九被毆打的同時成長起來了!陳水扁及民進黨一味驕橫自大,當輸得一塌糊塗的時候,再來審視馬英九及國民黨,暗暗叫苦,時已晚矣!

  不錯,馬英九與國民黨也不是強大得不可敵了,破綻還很多,動作還生硬,內心有恐懼,從今以後,民進黨不會找不到打擊的機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打馬計劃已經流産,如果謝長廷仍拾陳水扁的舊招,繼續按原定計劃來打馬、毀馬,必定敗得更厲害。

  社評還説,謝長廷是何等聰明的人,已經深知打馬不可為,開始放出試探的氣球。1月17日,謝長廷拜訪紅黨“主席”陳耀昌,陳耀昌建議謝如果當選,可以找馬英九擔任“行政院長”,組成“大聯合內閣”。謝長廷表示,會仔細思考,未來他會推動朝野合作、兩黨共治。18日,謝長廷表示,未來他的選戰基調著重在公共政策、追求社會公義以及弱勢族群等;在與“立委”溝通後,把“總統”大選主軸定調為“護臺灣、救民主、兩黨共治、臺灣進步”。

  謝長廷的確要好好思考一番了,打馬就此罷手,不要再作無謂的掙扎。

  2007年12月19日,馬蕭競選辦公室發言人羅智強指出,《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蘋果日報》等四家紙報導當時謝長廷訪日新聞共計13則,其中有8則都在批評馬英九。反觀馬英九訪日,不曾批評謝長廷與陳水扁。羅智強認為,謝長廷曾呼籲不要常常罵人,但謝長廷應先問自己做到沒有?

  馬英九一直在用君子之道的厚道與謝長廷打交道,馬英九曾表示,他與對手、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其實是近35年的老友,當年在臺大一起參加建言社,還同隊辯論過,如今他亟盼兩人能夠進行一場君子之爭;馬英九有信心:“我的能力與操守必將贏過謝長廷!” 如此一個厚道的馬英九,難道是用尖酸刻薄可以擊倒的嗎?

  從“立委”選後至今,可以看到謝長廷沒發表對馬惡意攻擊的話,十分抑制,説明他留下了迴旋的空間,有一定的區隔陳水扁的策略思考。但是,這樣的思考能維持多久?不知道。很有可能,為選情左右,大罵馬英九、打擊馬英九仍是謝長廷的武器之一。

  謝長廷要反思的策略實在太多了。就與“入聯公投”騎虎難下一樣,既定的打馬手段用不用,實在不知道如何是好。不打,何處可以著力?打吧,最後的民意反彈全部敲到自己的腦殼,如何是好?

  社評最後説,不擇手段操縱民意,最後必然自吞苦果。這是不是將近一年來陳水扁及民進黨無情打馬所得到的最大教訓嗎?反省啊,反省!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