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執政能力才是選舉正題 “臺獨”把戲慘澹收場

2008年01月17日 10:40:00  來源:
字號:    

  日前,經過冗長討論後,臺灣“考試院院會”終於否決了“廢考國文”的提案。民進黨當局搞“意識形態”、“去中國化”的圖謀又一次遭到挫敗。

  為了選舉考量,民進黨到處點火,處心積慮搞“意識形態”、“去中國化”,最新一波就是“廢考國文”。國文,其實就是中文,臺灣與大陸同文,根深蒂固,民進黨要拔掉,談何容易。

  《澳門日報》社論指出,搞“意識形態”搞到數典忘祖,也真可笑復可憐!目前,臺灣的高考、普考、基層特考等公務員考試,包括律師、會計師、中醫師等專業人員考試,還是維持中文科目,如果廢考,受影響的考生估計有三十萬人次。民進黨掌控的臺灣“考試院”企圖推動通過“考試委員”李慶雄、林玉體、陳茂雄及劉武哲所提“考試院舉辦的國家考試,列有的國文科目應予廢考”提案。這個提案以偏概全,因噎廢食。

  多數“考試委員”提出反對意見,認為中文科目考試命題內容雖然存在一些無效度、無鑒別度或難求客觀標準等問題。比如要不要考古文,可以討論,應做的是改進,而非全面廢考中文。最後,“考試院長”姚嘉文被迫做出廢考不通過的決議。

  社論説,這種違背常理常識、赤裸裸搞“意識形態”的卑劣圖謀當然會受到抵制。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郭素春説,考試委員擬“自肥”爭取退職金事件還沒落幕,又有“考試委員”提案“廢考國文”,此舉顯現“考試委員”忘了來自何處,數典忘祖。

  曾經擔任教師的“立委”洪秀柱指出,現在臺灣的孩子中文程度和閱讀能力和其他地區同年齡孩子相較,實在低到不行。

  社論認為,單從拼經濟的角度觀察,未來的經濟市場在大陸,因此大家應該加強中文,何況有考試,大家才會念中文,“考試委員”看問題不能從“意識形態”出發,應正視中文能力對考生的重要性。

  國民黨籍“立委”李慶安認為,公務人員考試要不要考艱澀古文可以討論,過於冷僻的考題確實可以少一些;但“國家考試”擬廢考中文就太離譜,提案廢考中文的“考試委員”根本是“意識形態”作祟,要在民進黨政權被終結前,為“去中國化”再添一筆。

  許多聽到要“廢考國文”的學者也搖頭嘆息。“搶救國文聯盟”執行秘書李素真聽到消息後表示,“國文是立國的根本,古文價值也不只是文字,是思考、組織、邏輯能力訓練,也是智慧和經驗的傳承。考試委員認為古文落伍了,但古文是國文的基礎結構,公務人員應該具備一定的古文素養和程度。”因此李素真認為“國家考試”反而更需要考中文。

  臺師大國文係教授王開府認為,中文是文官應有的能力,不論在聽、説、讀、寫方面,雖然大學畢業有一定的中文能力,但考上後也沒有針對語文再加強訓練,所以應該要考。有教育官員私下擔心,如果“國家考試”不考中文,對未來文官的語文能力可能也會有影響。臺大中文系教授何寄澎也認為,現在人表達能力已大不如前,公職人員應有基本文字表達能力,不考中文實在太離譜。他認為,重點是應認真思考,怎樣考才有鑒別度,而不是廢考中文。

  社論指出,“廢考國文”是在民進黨選情慘澹的情況下推動的,但它的命運也和民進黨的“公投”議案一樣,最終慘澹收場。這次臺灣“立委”選舉以國民黨大勝、民進黨慘敗而告終,這是臺灣民意極端不滿民進黨當局的直接反映,是民意懲罰“臺獨”的表現。“唯恐天下不亂者”,必遭天下共討之。

  隨著國民黨的大勝,隨後的選戰是不是會回到正題,也就是拼政績,拼執政能力,有待觀察。但可以預見,兩個月後陳水扁統治的最後終結,兩岸關係就有可能回到正常發展的軌道。島內民眾一定會進一步唾棄“臺獨”意識形態,“廢考國文”之類的“去中國化”把戲也就通通要收場!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