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馬康莊:改走中間路線 民進黨方有希望一搏

2008-01-15 14:56:00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陳水扁在“立委”選舉結果揭曉之後,當著媒體辭去民進黨主席的職位,以示負責,他説:“這是民進黨創黨以來最大的慘敗。”誠然,票開出來以後在區域“立委”選舉中,民進黨只贏得13席,再加上不分區“立委”有14席,共當選27席,在總席次113席中還佔不到1/4。國民黨則攻佔了81席,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由於本次選舉席次減半,首次採用小選區兩票制,一般都預測民進黨會選的很辛苦,能保住1/3席次,即38席就不算輸。陳水扁也早早地打了預防針製造輿論,如果敗選要大家負責,他將繼續位民進黨掌舵,操盤“總統”大選。沒有預料到輸成這副模樣,再賴在黨主席的位子上不走,這場遊戲可能根本玩不下去。民進黨的大老閉門開會了兩個多小時,才赴記者會現場,唯獨呂秀蓮缺席,據信在密室巨頭會議中,扁承受了不少來自各方的壓力和批評,最後不得不交出黨權。謝長廷競選總部總幹事李應元會後表示,當時大家表示有很多的不捨,但這就是承擔。

  民進黨主席將在週一臨時中執會上産生,據傳謝長廷建議由張俊雄代理主席,但張“院長”的意願不高。會中呂秀蓮建議由謝長廷接任黨主席,謝當時未置可否。但是次日謝就講出不推託,責無旁貸的言詞,扁下謝上的局面已定。三月二十二日是民進黨另一場生死大戰,他們將如何在大敗中整合重新出發,還不可知。

  陳水扁在宣佈辭職的演説中毫無悔意,他説:“輸了選舉,但是不能輸掉臺灣。”

  這種言語侮辱了臺灣大多數選民,臺灣的未來和民進黨“立委”選舉勝敗有什麼關係?難道只有民進黨坐大掌權,臺灣才算贏?才有前途?這未免過於自大、自滿、自以為是,充分透露出民進黨已完全喪失自省能力,這才是該黨上下存在的最大隱憂。

  多數敗選的民進黨“立委”候選人都一再在媒體前自責努力不夠,然後統一口徑急忙聲明敗選責任要全黨共同承擔,深怕開罪了黨主席。曾幾何時,民進黨已成為一個僵硬專制的政治團體?民進黨的慘敗除了八年來臺灣經濟不振之外,更重要的是該黨選擇了基本教義派的“獨立”路線,努力鞏固深綠群眾,放棄了中間選民。他們首先在“立委”候選人人選上,以強烈的意識形態作標準。許多形象良好,政治路線溫和的人選,都被屏除在候選人名單之外。曾在黨內發出不同聲音的“十一寇”早就被打入冷宮,少數幾位寇友獲得提名代表民進黨參選,也一律全軍覆沒。顯示出民進黨內倡導走中間路線的溫和派,短期間不可能在民進黨內發揮任何影響力。

  許多人質疑,民進黨更換黨主席之後,在政治路線上,他們是否會朝中間靠攏?今後主控黨務和大選的謝長廷,有可能再彈起他的和解共生、幸福經濟的老調嗎?為了扳回劣勢,爭取選票,在今後六十多天之內,他們借著還握有執政權的優勢,大可以做出一系列鬆綁兩岸經貿,贏得民心的措施,例如批准陸資進入臺灣、立即開放三通、開放大陸游客來臺、取消投資大陸40%的上限等。令許多中間選民耳目一新,改變他們的投票傾向。

  這次“立委”選舉,綠色板塊佔36.9%並未減少,民進黨的催票攻力依舊強勁,但是國民黨的得票率躍增至51%。很清楚地代表了中間選民的力量,他們不認同現階段民進黨的深綠路線。

  民進黨如果想在“總統”大選中取得較好成績,就必須以實際行動改走中間路線,然而又怕此舉會鬆動深綠基本盤。謝長廷只是暫時性的掌握了黨機器,負責在競選中喊喊口號,實際政策的變更與執行還輪不到他拍板,謝能夠僭越“總統”的職權嗎?

  (作者為臺灣民意調查基金會秘書長)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