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挑釁對手分化社會 扁式輔選太具爭議性

2008年01月11日 10:54:00  來源:
字號:    

 

  明天就是“立委”選舉的投票日,島內氣氛相當緊張,島內民眾和各大媒體都十分關注,希望這次選舉如期且安全順利的舉行。然一向以宣傳造勢不管政績,搞得島內雞犬不寧的陳水扁真的就這樣坐以待斃?我們不得而知。回顧執政七年,且身為民進黨主席兼臺灣“總統”的陳水扁利用其特殊職權所種下的種種惡果,他還能撐多久呢?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説,由於本次選舉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而且應選名額減半,因此不僅島內的七十三個選區都已陷入捉對廝殺的肉搏巷戰,政黨不分區部分同樣也呈現大小政黨間的一場混戰。各政黨和各候選人為求勝選,使出渾身解數爭取選票自可理解。其中,採取賄選、攻訐、誹謗、分化等所謂的選舉“奧步”,固然是早已有之,於今為烈,“選罷法”對此也有一定的規範,檢警調更是全面進行監控查察。但綜觀本次選舉卻有一個特別突兀的現象,值得正視和公評,就是身兼“總統”和民進黨主席的陳水扁,在這一段期間的具高度爭議性的言行表現和角色扮演。

  沒錯,從陳水扁就任“總統”七年多來,他不只從未在選舉中缺席,而且毫無例外總站在第一線扮演攻擊者的角色。也正因為類似的鏡頭在每次選舉中重復出現,社會大眾見怪不怪習以為常,儼然形成具特色的扁式輔選風格。然而即使因為“總統”的身分而具有特別的法律豁免權,這種所謂的扁式輔選風格,不論從“總統”做執政者應有的角色扮演,也不論“總統”身兼政黨主席兩者之間應有的分際,乃至於從維繫選舉競爭的公平公正高度來看,實在很難令人對陳水扁在本次選舉期間爭議性的言行表現,再以習以為常視之。

  文章説,檢視陳水扁在此次選舉期間具爭議性的言行表現,真可以説是罄竹難書。舉其犖犖大者,譬如一再以挑釁性的言辭給非民進黨的競爭者抹黑抹紅;不斷的進行撕裂社會、分化族群;肆意的以行政特權和島內資源為執政黨的政見背書加持,而不惜以扭曲行政程式、踐踏法治威信為代價;不負責任的以高分貝暗示選舉可能出現暴力、暗殺行為而激化了選舉對立情勢和社會不安的氣氛;濫用“總統”身分特權遊走“選罷法”規範邊緣;頻上特定媒體肆意攻訐或在“總統”專屬防彈汽車強加執政黨文宣貼紙;更包括將轉型正義、全民“公投”等體系矮化為政黨造勢催票的工具等。

  凡此種種具爭議性的言行表現,如果陳水扁只是單純的民進黨主席的角色,也許頂多只是留下缺乏口德的公評,但是陳水扁以島內最高統治者的形象,融合凝聚全民猶恐不及,豈有動不動就製造對立、挑撥分化之理。這樣的統治者執政,難免讓人毛骨悚然。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