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陳水扁最後的自白 為己邀功諉過於人

2008年01月03日 10:13:00  來源:
字號:    

  陳水扁執政8年,在兩岸經貿政策上一無是處,有什麼資格奢談臺灣經濟!
  
  香港中評社今天刊登社評指出,陳水扁的元旦講話是值得兩岸關注的。在某種意義上看,這是陳水扁最後的自白,重點一定是為自己評功擺好,諉過於人。特別有意思的是,在最後的自白中,陳水扁不斷在兩岸關係上説盡挑釁言辭。食髓知味的陳水扁,在最後的關頭仍寄望于打大陸牌,引發臺灣民眾的仇恨。可惜,民心已變,陳水扁如何挑撥,均為徒然。

  這樣評判陳水扁,不是粗暴的,更不是憑空捏造的,看一看陳水扁是如何看待兩岸經貿關係的。

  陳水扁表示,過去毫無節制與管理的對中國大陸投資,是導致臺灣出現“M型社會”最主要的原因,繼續大量增加對中國大陸的投資,不但不會改善“M型社會”的衝擊與困境,反而會進一步助長趨勢的惡化。他還指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吸引外資,造成“投資國”本身産業的外移與空洞化、中高收入就業機會減少、薪資所得長期停滯、內需産業持續不振,結果導致中産階級逐漸消失,而變成貧富兩極化的“M型社會”,不論是日本、韓國或臺灣都面臨相同的威脅與危機。

  社評認為,陳水扁採取了三種手段來損毀兩岸經貿關係:一,偷天換日。用完全負面的假結論來替代正面的真事實。二,嫁禍於人。把臺灣經濟不景氣的主要責任從自己身上推給大陸。三,自暴自棄。知道自己沒有能力處理好臺灣經濟,乾脆表示不玩了。

  對此,馬英九一語道破地説:臺灣M型社會和中國大陸沒有直接關係,陳水扁做不好,不要推卸責任。臺灣M型社會是民進黨當局貪污無能造成的,政治不穩定、不安定,單是停建核四就損失新台幣四千億元,臺灣經濟如何做的好。馬英九説,不是因為臺灣對其他地區的投資也很多,尤其是臺灣對大陸投資的出口,是非常典型的,由投資帶動的貿易,換句話説進口臺灣貨物的很多都是臺商,這一點不懂陳水扁是真的不知道,還是裝不知道。

  馬英九指出的問題,陳水扁心知肚明。臺灣經濟直至今天還能運轉順利,沒有百萬大陸臺商的努力經營,沒有大陸經濟腹地的無私支援,沒有兩岸經貿的穩定發展,有可能嗎?如果執政者處理得當,臺灣經濟早就成了V字形。看一看與臺灣經濟處境極為相似的韓國,絕對不會發出陳水扁式的M、M、M的哀嘆,更沒有以為加強在中國大陸的投資貿易導致出現自己出現什麼“M型社會”。陳水扁拉韓國來説事,純屬自作多情。

  學者指出,中國大陸政府已採取積極鼓勵中國企業的“走出去”戰略。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2006年4月發佈了有關外匯管理6項新政策的《人民銀行2006年5號公告》,開創了“中國美元”投向海外的新時代。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的數量正在快速增加。2006年上半年中國流向國外的投資資金達448億美元,是去年85億美元的5.3倍。預計中國流向海外的資本數量將逐年增長。對此大趨勢,韓國上下已作好充分準備,掃平各種政策障礙,牢牢抓住吸收中國資本注入的良好機遇。

  對比之下,臺灣仇視大陸政策、惡化兩岸關係政策、自閉經濟格局政策、拒絕發展進步政策,實在是萬惡之源。陳水扁執政8年,在兩岸經貿政策上一無是處,連最為重要、又是最為可行的直航都飄搖徘徊了8年,如此,陳水扁有什麼資格奢談臺灣經濟!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