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選情雖冷選民心中早有定數 待明天用選票説話

2008年01月11日 09:28:00  來源:
字號:    

  有人説,選情很冷;意指選民的疏離與冷漠。但也有人説,只是靜,不是冷;選民心中早有定數,不出聲,未現形,但對臺灣尚未絕望,熱情仍在。

  一般估計,明天“立委”選舉的投票率不高;但明天這場選舉卻攸關臺灣興衰甚至存亡。倘若投票率不高,變成只是藍綠基本盤的對決,中間選民卻不投票,將如何借此次選舉開發社會動能,標定臺灣方向?

  臺灣《聯合報》今日刊登社論指出,明天這場“立委”選舉,攸關臺灣興衰甚至存亡,這可從精神層次及制度層次來説。就精神層次言,政局走到今日地步,臺灣認同已至攤牌階段,一方標舉“正常國家決議文”,主張“及早正名制憲”;一方則主張“不統、不獨、不武”。經濟政策亦至抉擇關頭,究竟要繼續鎖臺,或將臺灣建設為“自由島”?政治風氣則至必須大力滌蕩的時刻,應當“獎勵”貪腐,或必須“懲治”姦邪?社會撕裂更到了亟須救治的地步,要繼續撕裂,還是該療傷止痛?此外,臺灣與美國關係何去何從?兩岸互動如何定調?教育、“司法”改革是否已經絕望?經濟低迷、貧富不均是否已經無可救藥……這類精神層次的思考、政策層次的比較,與理念層次的抉擇,皆必須在此次選舉中找到社會的答案,否則臺灣將無“向上提升”的動力,更無“向下沉淪”的煞車。

  再就制度層次言。這次“立委”選舉,是首次採行單一選區兩票制;亦即選後臺灣將要走向真正的“兩黨政治”。也就是説,此次選舉,“選黨”先於“選人”;政黨的總體品質,及政黨的政策方向,應是選民投票的主要思考。非如此,即不能透過“兩黨政治”來厘清前述“國家”精神指向的抉擇問題。因而,明天各黨支援者的“投票率”,即是未來“兩黨政治”何去何從的決定性因素,所以必須踴躍投票。

  社論説,再者,由於首次採行“單一選區”,每一選區只有一人當選;甲黨若當選,乙黨就落選。選後的情勢將與今日大不相同:因為,現行“一區多席”的制度,各黨不致在同一選區中完全落空,也就是不易出現由一黨獨佔全區所有席次而“全碗捧去”的情勢;但是,新制的“單一選區”,卻是“一黨全拿,一黨全無”的“零和遊戲”。正因如此,在選情緊繃選區的各黨勝負,就決定在各黨支援者的“投票率”。

  總結而言,首次採行“單一選區兩票制”的“立委”選舉,其實就是針對“社會主流價值”的選擇。從臺灣整體的大架構看,是要選民對“兩黨政治”何去何從做一抉擇;就各別選區的小架構看,“單一選區”則是選民對於應由什麼政黨做為各該選區的“單一代表”作一抉擇。此次選舉對臺灣方向及選區利害之關係重大,已是毋庸贅論了。

  回過頭來説,今日“不出聲、不現形”的選民,究竟是冷,還是靜。“靜”是可以理解的,經歷解嚴及政黨輪替的二十年來,臺灣政治的憧憬論述、具體實踐及權謀操作,選民畢竟皆已歷歷在目,點滴在心;中間選民心中了然,所以已失發言的興致,亦屬情理之中。但是,這種“靜”,不能變成冷,不能變成疏離、犬儒、拒斥、逃避或放棄;因為,“你不管政治,政治就來管你”;你若不投票,地球仍要轉動,歷史還要繼續,臺灣也不會停下來,日子還要過下去,你還要活下去;倘若你不投票,你就可能會活在你所不願見到的臺灣,繼續過你不願過的日子。

  社論最後呼籲,明天,大家投票去,在單一選區兩票制下,用你手中的選票,開創一個你心中嚮往的新臺灣。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