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教育部”推剩菜條款 扁執政無能人民疾苦

2008年01月09日 10:12:00  來源:
字號:    
 
  島內正是非常時期,然“教育部”近日卻有些沉不住氣了,非要修訂《中小學校辦理學校營養午餐應行注意事項》,置入《剩菜條款》。在陳水扁執政下的臺灣每況愈下的情形,大家也不難想像臺灣現在所謂的剩菜族,是指依靠營養午餐剩菜果腹的貧困人家。《剩菜條款》又是什麼呢?這個是“教育部”新出臺的,為珍惜資源有效運用及照顧貧困學生,學校建立相關機制,把營養午餐有用的剩飯菜提供給貧困學生。營養午餐剩菜須以行政命令規範,藉以建立供應貧困生家人食用機制。臺灣貧窮問題惡化至如此地步,扁當局已難以回避。

  據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社論指出,“教育部”職司島內百年大計的教育方略之厘定,教改卻搞得怨聲載道,對於教改之改革又已陷入一籌莫展。民眾唯見“中央”府院黨仰承扁意,明火執仗的“反蔣”、“去蔣”以來,“教育”部就此將正業擺一邊,肆意對中正紀念堂做出無理的改造,拆除大中至正、中正紀念堂牌匾之餘,又打著民主開門,自由風吹旗號,將中正紀念堂裝置得像個大花臉,審其所謂空間開放結果,引用臺灣話説“圓仔花不知醜”,意思是形容扁當局的自不量力。

  針對中正紀念堂改頭換面之後,“教育部”似乎猛然想起,各部會正努力釋出利多,俾為民進黨“立委”、“總統”選情加分,自忖輸人不輸陣,絕不能落人之後,於是突發奇想訂定剩菜條款,自以為可以廣庇天下貧困生及其家人盡歡顏。殊不知此舉適可反襯出處於M型化的臺灣社會,在貧窮的那端,有多少學生繳不出學費?有多少學生吃不起營養午餐?又有多少家庭處於三餐不繼的困境?在民進黨執政下,臺灣貧富差距已嚴重擴大。

  社論還説,根據“教育部”統計,繳不出代收代辦費及午餐費的小學生,每年約有五萬人;另據統計,高中職以上申請助學貸款人數,九十五學年度已突破七十三萬五千人。蘇貞昌曾説“窮不能窮教育,窮不能窮孩子”。然而,試看:一名長期失業的婦女,連續三天無飯可吃,饑餓難忍,在一家麵包店偷了九個麵包;一名失業的男子,打劫銀行被捕,竟説“我沒飯可吃,想吃牢飯”,在此情境下,“教育部”訂定的《剩菜條款》也僅杯水車薪,根本不能對貧困生普遍濟貧拔苦。

  試想:在一戶貧窮人家,幾口人每晚圍著一鍋孩子帶回來的湯湯水水的剩菜吃飯,父母話不知從何説起,這般情景,委實令人欲哭無淚。再試想另一個場景,在《剩菜條款》規範下,學校周邊的剩菜族,沒有剩菜殘羹可食用,往後如何度日?過去物資缺乏的年代,將餐廳或喜宴之食余煮成所謂菜底,曾是多少貧窮人家的食物,如今竟勞駕“教育”部在營養午餐剩菜上大作文章,實難遮掩臺灣經濟景況走回頭路的事實。

  社論最後説,儘管財金主計單位可以就各項統計數字,包括經濟成長率、失業率、貨物進出口量甚至港口吞吐量,演算出好似臺灣正處於一片榮景的數據,但“教育部”所訂《剩菜條款》,卻無異是扁當局治國無能、經濟沉淪的可恥標記。事實上,此時此刻扁當局自陳水扁以下,正為選戰打得不可開交;一個為選舉而存在、為選舉而治國的“政府”,期待它為人民顧三頓,恰似白天盼月亮──休想啊!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