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心中只有權利與仇恨 唯缺“大中至正”

2007年12月06日 09:54:00  來源:
字號:    

  陳水扁以及民進黨當局為了選舉,不斷激起綠色民眾對先“總統”蔣公以及國民黨的仇恨,不論是拆銅像、撤衛兵、紀念堂改名,手段極其粗暴,已不殆多言。最近“教育部”為了拆“大中至正”牌匾,又與臺北市政府形成對立的局面。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發表社評指出,“教育部”的作為沒有法律基礎,媒體已有評論,今天我們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談這個問題。陳水扁以及民進黨痛恨“大中至正”這個牌匾,因其具有象徵意義,讓人聯想到“蔣中正”三個字,但在我們看來,“大中至正”這四個字正是臺灣最需要的政治文化。民進黨現在的所做所為,完全與“大中至正”的精神相違背,其必欲去之而後快,也不難理解了。

  社評説,大中者,講究的是公平,不偏不倚。我們看今天臺灣的政治,有所謂的“大中”嗎?“新聞局”從當局的化粧師變成了執政黨的打手。NCC因為要嚴守大中原則,“行政院”及“新聞局”就處處讓他們穿小鞋,甚至於撤銷其處分。至於“中選會”,為了配合民進黨的“公投綁大選”,不顧任何政治後果,強行要各縣市採取一階段領投票的方式。最近,公營行庫仿佛成成了執政黨的椿腳,為他們辦輔選餐。更可怕的是,象徵公平的“司法”體系,近年來也屢屢成為政治的奴僕,為政治提供服務。“公務機要費”案的偵辦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至正者,講究的是程式正當,實質正義。民進黨當局做事,一向不講程式正當性,從廢止核四到今天的撤除“大中至正”牌匾,其心態如出一轍。至於實質正義,民進黨更早已忘到九霄雲外。老百姓關心民生問題,反而被謝長奚落為雞鴨豬;老百姓向陳水扁、呂秀蓮表達生活辛苦,反而被他們嗆回來。臺灣貧富差距擴大,人民生活艱難,似乎已不是他們關心的問題了。

  社評認為,民進黨要拆“大中至正”,實在不奇怪,因為他們心中根本沒有這樣的文化認知。他們看到的是“大中至正”背後的蔣介石,我們看到的是“大中至正”背後的文化素養。研究民主政治的學者都知道,民主政治不是只有選舉的制度而已,如果只有制度,而沒有文化的支撐,民主政治遲早會被威權或極權所取代。德國威瑪是過去的教訓,而現在的臺灣則是活生生的例子。民進黨沒有“大中至正”的文化素養,沒有“人權至上”的民主認識,也沒有“權力制衡”的文化觀念。

  由民進黨這幾年執政的作為以及言論來看,他們心中只有“權力”與“仇恨”。他們用權力來製造仇恨,用仇恨來鞏固權力,讓臺灣的民主已經被扭曲變形,愈來愈像威權怪獸。沒有任何一個民主政治可以靠仇恨維持長久,如果民眾隨著陳水扁的仇恨魔咒起舞,則臺灣民主覆亡之日不遠。

  “大中至正”四字可拆,但“大中至正”的精神不應隨之消失。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