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時政

不必苛求春晚承擔反腐宣傳

2013年02月05日 14:58:0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這個時段,沒什麼比來自春晚的消息更讓人感興趣了。八卦記者以極專業的八卦精神替人民群眾探訪著來自現場的消息,有記者潛入現場後偷聽到幾句臺詞,興奮地告訴讀者:春晚綵排首現“反貪”臺詞,貼近生活贏掌聲。“反腐先從保安做起!”“你的金錢可以拿下一個貪官,但拿不下一個正直的保安!”喜劇小品《你攤上事兒了》因臺詞首次出現當今社會的關鍵熱點“貪官”、“反貪”臺詞 ,加上故事貼近老百姓生活,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春晚小品是不是首次出現“反貪”臺詞,很難考證。這個臺詞所以讓記者這麼興奮,可能來自於如下原因。其一,在很多人心目中,春晚節目的批判性越來越弱,審查非常嚴苛,設了很多敏感詞,很多反映現實極具諷刺性的段子和臺詞都很難通過審查,“反貪”這樣的字眼能通過很不容易。其二,反腐是近段時間最大的社會熱點,一個個房叔表叔房姐表姐落馬,人民群眾對腐敗深惡痛絕,春晚節目中融入反腐元素,反映了公眾的期待,有利於輿論形成反腐的氛圍。

  顯然,“春晚綵排首現反貪臺詞,貼近生活贏掌聲”的歡呼中包含著這些期待,可能春晚導演組也有這些考慮。我覺得,雖然反腐方興未艾,倒不必苛求春晚承擔反腐宣傳的功能,春晚就是一場娛樂,不要對一場娛樂大餐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過去春晚受到的最多的批評,就是過於濃厚的説教味,承載了過多的宣傳和説教功能,而且這種宣傳和説教意圖體現得非常直白——音樂一響,就開始抒情和表白,就開始宏大的敘事,與生活的邏輯完全脫節,讓人一看就是想向別人灌輸點什麼。教人向善,當然是好事,表情誇張,也可以理解,畢竟舞臺就是誇張的藝術,但脫離了日常生活而胡編濫造就讓人無法忍受了。同樣,反腐敗也是如此,扯著大嗓門兒、居高臨下的説教對反腐敗毫無益處。日常中見慣了太多的類似反腐教育和宣傳,可從現實中,沒有一點兒用,一些官員甚至是一邊喊反腐口號一邊貪贓枉法。

  春晚最大的功能就是娛樂,年三十晚上大家聚在一起樂和樂和,不要指望他承擔多少説教功能。關於道德説教,我們的教科書裏説得還少嗎?宣傳片裏講得不夠多嗎?黨紀國法領導講話裏強調得不夠充分嗎?如果春晚舞臺成了一個各種道德説教拼出來的“道德沙拉”,那是非常難吃的年夜飯,不過滋養了一些宣傳官僚虛幻的道德審美感。為了體現道德文明,要宣傳一下好人好事;還有倫敦奧運也要顧及到,表現一下奧運健兒的風采;還有統戰、外交、敬老、愛幼、愛國、愛崗等等。當過多的承擔了各種層面的宣教功能時,被過度道德化和政治化了,還能好看嗎?

  當然,春晚也不必像某些人認為的那樣去承擔太多的批判性和諷刺性,別太端著,讓人民在這個晚上放下包袱輕鬆地開懷大笑,就是最大的追求。不過追求笑過之後還得留下點兒什麼,累不累啊。

  反腐確實是當下發燙的熱詞,但不一定非得體現在春晚舞臺上。一切服務於節目的好不好看,自不自然,符不符合生活的邏輯。不相干的地方,突然嵌進一兩句動聽的、高調的反腐口號,不僅破壞了節目,更壞了觀眾的胃口。觀眾確實對腐敗深惡痛絕,也期待中央動真格地反腐,但並不期待春晚在反腐敗上給人以虛幻的精神按摩,不期待春晚去追這個熱點,不期待讓春晚承擔反腐宣教的功能。

  話又説回來,春晚喊幾聲反腐敗,誰會在意呢?那些貪官會有時間看春晚嗎?聽了春晚的“反腐”口號後會有觸動嗎?答案可想而知,結果只不過是對老百姓的精神按摩罷了。臺上喊幾句反腐口號,臺下熱烈地鼓幾下掌,營造了一種虛幻的反腐幻覺,成就了一種精神勝利,可那些有權腐敗的人,毫無所動。

  報道最後説:現場一位姓董的女士表示,看了這個小品很過癮,傳出的資訊中,看到了黨中央反腐倡廉的決心——最怕的就是春晚舞臺向公眾傳遞這種不知所云、虛幻盲目的“決心”。“反腐倡廉的決心”要靠行動去證明,而不是春晚小品。

[責任編輯:扶海濤]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