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權力鎖進籠子總共分幾步?

時間:2013-01-28 13:29   來源:台灣網

  中共十八大之後,在“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等一系列反腐言論聲中,多地官員接連落馬。強化源頭反腐、注重制度建設,改進工作作風,反對特權現象也被一再強調。“風暴”一般的反腐治貪行動一時間成為熱議話題。(中新網)

  當“中國反腐是否進入了越反越腐的怪圈?”“反腐風暴和執政新風怎樣杜絕淪為一陣風?”被不斷熱議之時,我內心急切的盼望著有人能來問我,“大叔,關於把權力關進籠子你怎麼看?”而我則會認真的回答道:“若要把權力鎖進籠子,總共分三步!第一步,把籠子門打開;第二步,把權力裝進去;第三步,把籠子門鎖上,要是交給人民。”

  為打開籠門革新理念。如同我黨始終堅持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一樣,新形勢下的反腐工作需要我們轉變固有的反腐思路。頂層設計者要清晰的認識到權力需要關進籠子,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權力似猛獸,關進籠子裏對社會、對大眾、對掌權者自身都是有益的;要讓掌權者認識到,權力就該呆在籠子裏,任何企圖突破籠子的行為都會受到懲戒,只有自覺束縛住權力、管住貪婪之手,才能得到人民認可,才有可能長期掌權執政;要讓人民認識到,把權力關進籠子是每一個人的責任,要勇敢的行動起來,不媚權、不貪權,爭取自己的自由和權利。

  為關進權力築牢鐵籠。要想把權力關牢,就需要為它量身打造一個合體的尺度。這個尺度不能太松,要讓權力時刻感到被束縛著,提醒它壓制慾望的生長。這個尺度也不能太緊,太緊了權力會做困獸之鬥,難免會為衝破牢籠做拼死一搏。這個制度就像一個對所有人都具有普遍約束力的遊戲規則,不能突破規則的束縛,按規則做事,這樣就能有效的防止權力變為暴力,成為掌權者剝削民眾的工具。這樣的籠子如官員財産公開制度,它猶似一把利劍,直刺貪腐者要害,又如新聞輿論監督制度,媒體和輿論的獨立性、客觀性、公正性能有效制約權力的濫用,這樣的制度在推動廉政建設、凈化社會風氣上能起到很大作用。

  為鎖住權力握緊鑰匙。把權力鎖進籠子,將鑰匙交給人民。縱觀歷史,“把權力關進籠子裏”最有效方式就是以權力制約權力。1996年,克林頓訪問西安時問一個小女孩:你知道我是誰嗎?小女孩答:您是美國總統。又問:你知道美國總統是幹什麼的嗎?女孩説:是管美國人的。克林頓對小女孩做了個鬼臉道:不對,我是被美國人管的。人民手中的這把鑰匙其實也是權力。當權力失衡時,主體間的不平等會讓權力失去約束力,這樣一來權力將不可避免的去尋租腐敗。所以,越高級別的官員越要被民眾與媒體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和監督。公民、社會、媒體的監督,司法和行政之間的制衡,對於能否把權力緊緊鎖牢至關重要。

  把“權力關進籠子”雖然僅需三步,但要真正實現還須一個漫長的過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國反腐戰役的全面勝利也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輕易實現的。它需要紮實的落到行動上,而不是把希望寄託在對掌權者的黨性道德自律上;它需要科學完善的制度作保障,而不是寄託在現行的漏洞百齣的監管體制上;它需要真正的還權於民,而不是寧傷民心,不讓權痛。只有這樣,“把權力關進籠子裏”才不是一句空話,才不是一座僅僅用來嚮往的空中樓閣。 (台灣網網友 王旭)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