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反腐敗從正人心做起”

時間:2013-01-14 14:55   來源:中國青年報

  讀到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方朝暉的文章《反腐敗從正人心做起》(刊發于2012年12月31日本版,以下簡稱“方文”),有些不敢茍同。

  方文認為,“‘制度反腐’這一説法,表面看來很有道理。但細想之下,卻又覺得不著邊際,無從下手”。我認為,這種觀點反映了部分人對於治理嚴重腐敗現象感到無從下手的焦慮感。對此,我想説的是,制度反腐早已是世界通行的反腐方法,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已有這方面的成功經驗,我們固然不能照抄照搬國外的具體制度條文,但其基本經驗卻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有些人之所以感到焦慮,並不是因為制度失靈,恰恰是制度建設力度不夠大,制度還不夠完善。

  方文説,“任何制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依賴人來運作。在中國社會裏,人、人際關係以及相應的社會風氣,對於制度能否發揮作用至關重要”。

  我認為這是顛倒了因果關係。香港和臺灣也是華人區,這些地區可以利用制度反腐,為什麼中國大陸就不能呢?毋庸諱言,制度確實需要依賴人來運作。但好的制度使人向善,壞的制度使人向惡。如果因為人的因素而影響了制度作用的發揮,或進一步講,如果説不良風氣制約了制度建設,那恰恰説明制度還不夠完善。一個完善的制度可以讓人沒有機會腐敗,也沒有人敢於腐敗。只有在完善的制度下,社會風氣才會好起來。

  方文為了證明“正人心”論的正確性,列舉了先秦儒家、荀子、董仲舒、陳亮等人的觀點。

  我不解的是,古人已經正了兩千多年人心,都沒有遏制住腐敗,難道現在正人心就能立竿見影嗎?在我看來,人心並非一成不變,正與不正在於他認為怎樣才能對自己更為有利,讓自己更加適應社會生存。在完善的制度下,各種制約會讓官員們沒有權力、沒有機會、沒有能力也沒有膽量腐敗,同時還讓他們清醒地意識到,只要一腐敗,就一定會暴露,就一定會受到懲罰,因此受到的損失遠遠大於腐敗帶來的好處,這樣他們就不敢心存僥倖。完善的制度,不僅可以有效防止腐敗,還可以改善官場生態,真正做到“正心”。如果制度不完善,就算天天喊著“正心”,人心也不會正。

  腐敗問題就是制度問題。只要制度完善,人人都可以成為好公僕,如果制度不完善,人人都有可能腐敗。完善制度才是治本之策。當然,“正心”也有一定作用,但“正心”不能脫離現實,不能離開制度建設。否則,一邊要求“正心”,一邊卻是因制度不完善造成的腐敗,這種情況下,不僅難以“正心”,而且可能會“歪心”(讓人變得虛偽)。所以我始終認為,反腐敗,應該是制度為主,思想教育(正心)為輔,這個主次順序不可顛倒。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