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睡個好覺”太難還是健康意識太弱?

2017年03月21日 13:33:00  來源:四川線上
字號:    

  3月21日為“世界睡眠日”,中國睡眠研究會日前發佈了《2017中國青年睡眠現狀報告》,“睡個好覺”成為青年人的奢望。有專家表示,中國青年人的睡眠狀況不容樂觀,尤其是不規律的作息,對身體造成潛在危害。(3月20日《北京晨報》)

  人的一生,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覺中度過。睡眠對於補充人體的能量,增強機體的抵抗力,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世間一切有生之物,都少不了睡眠的調劑。然隨著生活品質的不斷改善,睡覺這件再尋常不過的事情,卻被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打得支離破碎,甚至成了年輕群體的一種奢望。或睡眠品質欠佳,或睡眠時間大打折扣,不知不覺中也一步步將自己的身體推向亞健康狀態。

  日前,中國睡眠研究會發佈《2017中國青年睡眠現狀報告》,納入此次調查的為10歲至45歲間的近6萬人。報告顯示,從整體的睡眠狀況來看,76%的受訪者表示入睡困難,其中超過13%的人甚至感覺處在痛苦狀態,只有24%的受訪者表示睡眠整體狀況不錯。更糟糕的是,“睡不夠,起不來”或者“睡了卻依然疲倦”的受訪者高達91%。由此可見,整體上中國年青人的睡眠品質是很差的。睡眠也不再只是一個個人問題、健康問題,更是一個群體性和社會性現象。

  在這個睡眠不足的年輕群體中,高校學生佔比較大。“玩手機、看小説、刷劇,反正就是習慣了晚睡,睡不著就找點事情打發時間。”這般生活圖景,是不少在校“熬夜族”的真實寫照。調查數據顯示,93%的受訪者表示睡前玩手機,追劇和購物消耗了大量睡覺時間。甚至到了淩晨兩點,依然有人“貼著面膜刷屏”。經歷過大學生活的人,對於這樣的調查結果並不會感到驚訝。如若不是頸椎、眼睛等機體部件提出強烈抗議,他們恨不得通宵到達地做那些自認為很有意義的事情。

  之於步入社會的年輕群體,結婚、購房、買車成了奮鬥目標的三部曲。伴隨其間的,是躺在床上也輾轉反側、夜夜難眠,是即便進入夢裏也會感到焦慮、壓抑和失落。凡當工作與睡眠發生衝突時,睡覺絕對不是首選。調查顯示,六成以上的受訪者會犧牲睡眠時間來完成工作。更令人沮喪的是,很多時候,明明意識到自己該就寢了,卻偏偏睡不著。寧願做著各種無用功,也遲遲不願送走這一天。

  高校學生養成的不良晚睡習慣也好,上班一族患上了“晚睡強迫症”也罷,導致他們睡眠欠佳的,既有機體本身和自我放縱的影響,亦是生活壓力和社會形態共同作用的結果。最終耗損的,是身體建康的資本。此外,長期睡眠不足還會導致心理問題和社會問題。專家表示,睡眠不佳會使18.7%的人記憶力減退;16.94%的人有精神問題傾向;4.71%的人有影響交通安全問題,其中1/4的人有發生重大人身傷亡事故的風險。誠然,經濟實力與物質生活雖日益富足,但我們的精神和心靈並沒有得到很好地滿足與安放。

  習近平總書記曾專門勸年輕人不要老熬夜,“那個時候我年輕想辦好事,差不多一個月大病一場。為什麼呢?老熬夜。經常是通宵達旦幹。後來最後感覺到不行,這麼幹也長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態擺順了,內在有激情,外在還是要從容不迫。”你現在的所作所為,到了秋後便會找你算賬。生活節奏再快,物質水準再富足,也要為心靈留有喘息的餘地,也要給精神找尋憩息的港灣。“睡個好覺”,就是調整呼吸的最佳時機。年輕一輩須扭轉觀念,改變有損於身體健康的壞習慣,以良好的作息規律為建康續航。不妨就從從今晚起,在指針轉向十一以前,放下手機,合上雙眼,享受一份寧靜,擁抱一場好夢,為美好的明天蓄滿能量。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