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以翰墨書香養浩然之氣

2016年05月27日 14:0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書法進課堂,毫端蘊秀、筆墨含香,寄寓著傳統文化的接續,寄寓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文明力量

  飽經苦難的中華民族,能蹚過浩蕩五千年曆史長河而屹立不倒,從孔子屈子到衛青、岳飛、關天培,志士仁人薪盡火傳;當代漢字與甲骨文“日”“月”“人”端然象形,一脈相承——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這是絕無僅有的奇跡。文化傳承,是要有載體有傳人的,在眼花繚亂的資訊時代,煌煌中華文明,還能不能心香相續,不絕如縷,希望就在孩子們身上。

  孩子們在忙什麼,教育部門的指揮棒很要緊。眼下,中國孩子們在課堂和課餘,有了與書法親近的機緣。兩年前,教育部公佈《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增加書法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中考、高考升學考試中的比重,明確要求小學高年級要熟練書寫正楷字,體會漢字的優美結構;初中要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美感與意境。於是,很多書法名家走進校園,俯下身來教幼童習字;各種中小學生書法比賽次第進行,吸引了眾多小小書法家;有的學校以書法為特色,將德育、美育貫穿其中。

  可以想見,當千家萬戶氤氳的燈光下,都有一個孩子,在用稚嫩的手,敬畏地握住毛筆,屏息靜氣,誠心正意,敬畏地臨摹書寫,看那墨跡慢慢慢慢地洇開來,絲絲縷縷滲進宣紙,他們或有機會領略王羲之曲水流觴蘭亭序的充沛氣韻,黃庭堅寒溪炊煙松風閣的沉鬱端方,小小的童心開始沉醉於魏碑晉書,沉醉於唐煙宋雨,沉醉於宣紙與狼豪從滯澀到流暢、從生疏到親昵的微妙感覺……

  能夠和祖先一樣,享受如此美妙而獨特的書寫藝術,和記錄著波瀾壯闊文明史的文房四寶親昵交流,如此堅持數年,孩子們真的可能借由筆墨機緣,從此燦爛開與先賢對話、做衣缽傳人的夢想呢!

  幼童與書法的關係,在中國的歷史上曾非常緊密,卻在浮躁喧囂的現世,驀然兩下裏彼此遺失。同樣遺失的,更有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綿綿情意。與文化母體的疏離,會讓一代人都難以掙脫與精神家園隔絕的無根之痛。當我們將書法課納入中小學正式課程,書店裏醒目擺上了“描紅帖”和名家碑帖,書法老師熱心地在微博微信上開講課徒,孩子們紛紛以詩文書法為載體,重續文化基因,重溫祖先遺澤,這樣的場景,讓人溫暖,也讓人安心。

  希望各地的中小學,不要看輕且疏慢孩子們與書法的親近。這不僅僅是學習一撇一捺,更是學習先賢的曼妙哲學、綺麗文字,甚至是學習如何做人。運筆的方圓分明、剛柔相濟,或可體味天圓地方、外圓內方的中國氣派;紙墨鋪陳、筆到意到,或可感知怡神養性、飄然出塵的精神境界;積年累月、日習百字,或可善養自我砥礪、堅忍不拔的浩然之氣。

  “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來推動”。書法進課堂,毫端蘊秀、筆墨含香,寄寓著傳統文化的接續,寄寓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文明力量。 (李泓冰)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