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馬官員“墨寶” 堪為反面教材

時間:2014-08-15 10:24   來源:廣州日報

  據新華社電,“大老虎”現形,怎麼處理他留下的“墨寶”似乎成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最近中國石油大學就因此陷入輿論漩渦:先是刻意用火箭模型遮擋住了落馬“著名校友”的題詞署名,後又將學校新聞網上與其有關的報道悉數刪除。相比中國石油大學遮擋題字落款的“溫和”做法,各地對於落馬官員“墨寶”的處理方式顯得更為直接,哪怕是刻在石頭上,也是一個字:鏟。(8月14日《廣州日報》)

  官員處處留墨,有的甚至開出價格不菲的“潤筆費”,一俟烏紗落地,官氣“墨寶”在一夜之間也就成了讓人不忍直視的“遺羞”。相關單位採取諸多手段,急急清除落馬官員的“墨寶”,一是要自覺與落馬官員劃清界限,二是覺得落馬官員的“墨寶”仍留存于醒目位置,已不合時宜,因為腐敗的官員就該如同“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急忙清除落馬官員“墨寶”的上述想法顯然沒有錯。但問題是,當某個官員在任時,大家都覺得其“字字如金”,“洛陽紙貴”一樣地大加追捧,求者如蠅;當他落馬時,大家又像清除“牛皮癬”一般,陷入“鏟字忙”,棄之如敝屣。這種前後反差,也會讓相關單位的公眾形象大打折扣。

  其實還有另一可行途徑處理落馬官員“墨寶”:繼續保留之,以警示後人。有些落馬官員的題字,算得上是書法藝術,比如貪官胡長清。如果這類落馬官員的書法藝術與個人貪腐行為無關,且寓意較好,可以保留。宋朝秦檜是個大奸臣,可他的墨寶至今還保留甚多,因為秦檜的書法功底,並不比歷史上一些書法名人差,這是尊重歷史的表現。

  即便落馬官員的“墨寶”算不上書法藝術,也可以當作反面教材留存,讓已經作古的輝煌,與如今的罪責形成鮮明對照,一方面警示在任領導們“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另一方面警示他們別以題字謀利。也有網友建議,專門建個落馬官員“墨寶”博物館,這是個不錯的主意,集中展示貪官“墨寶”,警示效果恐怕會更大。

  當前我們最應該剷除的是到處題字留墨的官本位行為。國家有關部門曾多次明文規定,領導幹部不得題詞題字,然而這個官場惡俗文化卻一直揮之不去。與其清除落馬官員“墨寶”,不如來一場治理題字留墨的行動。(何勇海)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