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切實解決辦戶口難辦證難問題

2013年11月08日 13:58:00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可以不開證明的不要讓群眾開證明,可以一趟解決問題的不要讓群眾跑兩趟,可以不回原籍辦理手續的不要讓群眾來回往返”。在11月5日召開的全國治安管理工作座談會上,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強調,特別是要把解決廣大群眾反映強烈的辦戶口難、辦證難問題作為改進作風的突破口,切實整改落實,抓出成效。

  一直以來,群眾對進機關辦事多數抱有畏難情緒,不僅“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而且動不動就哪個材料不齊全,哪份材料缺個公章。總之,辦證辦事難是普遍問題。央視《焦點訪談》前段時間曝光河北一小夥子為了辦一個護照來回返鄉6趟,鏡頭更拍到工作人員的冷漠態度。而事後證明,辦事人員所需要的很多材料其實根本不需要。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辦事機構,政府工作人員本應盡力為群眾排憂解難,然而,現實卻往往顛倒過來。類似的工作作風問題不僅僅存在於公安部門。

  之所以部分窗口部門辦事效率低下、不作為、亂作為甚至故意刁難群眾,不是因為缺少規章制度,而是因為缺少監管。群眾有意見,但反映無門,即使反映,往往也可能被“踢皮球”。有的地方甚至會出現“彈簧門”、“玻璃門”。群眾反映情況,政府回復及時、態度誠懇,“您的意見很好,一定高度重視”云云,卻遲遲不見下文,問題又被擋下來、彈回去。這些都是“官僚主義”的典型表現。中央倡導改作風,群眾也高度關注作風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安部提出把解決辦戶口難、辦證難作為改進作風的突破口,具有重要意義。

  辦戶口難、辦證難首先難在態度,其次難在不必要的程式。因此,公安機關工作人員首先要從態度上重視,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其次,要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式,對群眾戶籍資訊明顯存在邏輯錯誤的,要按照實情馬上改;對屬於過去登記錯誤的,要主動檢查主動改;對群眾申請辦理戶口等符合政策規定、但手續材料不齊的,要提供書面清單,一次性告知群眾補充事項;可以不開證明的不要讓群眾開證明,可以一趟解決問題的不要讓群眾跑兩趟,可以不回原籍辦理手續的不要讓群眾來回往返;對確有困難、行動不便的群眾,要盡可能地提供預約到府辦事辦證服務。

  當然,改進工作作風並不意味著放鬆管理。戶籍制度仍然是我國目前人口管理的基本制度。類似于陜西房姐等事件的發生就與戶口管理制度問題有關。因此,在反對官僚主義的基礎上也要進一步完善辦事流程,嚴格審核把關,及時發現解決戶口、證件辦理中出現的問題,嚴防發生違規違紀問題。省級公安部門還應運用人口資訊系統等科技手段加強監督管理,堅決杜絕“一人多戶”、“一人多證”、隨意更改資訊等問題。

  制定措施、付諸行動並不難,難的是鍥而不捨。轉作風有沒有實效,不僅要看一時之變,更要看長久之態。有些部門出問題,上級一重視,馬上就抓,領導不強調,立刻就放。結果,作風問題年年講,年年都是老問題。這説明,靠覺悟還不行,還要靠制度監督。因此,各級公安機關必須開通網上監督窗口,暢通群眾對違法違規辦理戶口、證件和辦事難、辦證難問題的舉報投訴渠道,自覺將工作置於陽光之下,公開接受監督。此外,還要形成改作風的激勵機制,獎勵工作認真負責、熱情服務群眾的先進典型,對不作為亂作為的則必須嚴肅處理。

  查擺“四風”,不僅要靠覺悟,更要靠制度監督;不僅要靠嚴厲的行政問責,也要靠獎懲分明的激勵。只有如此,轉作風才能真正落實,才能真正從源頭解決辦戶口難、辦證難的問題。(南方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