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説“落戶北京可考試” 網友調侃“辦綠卡”?

時間:2013-10-23 12:55   來源:羊城晚報

  清華教授:外來人口要落戶北京可考試審核

  網友:這是上戶口還是辦綠卡?戶籍制度早就該改革了……

  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北京晚報昨天刊出對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城市規劃專家文國瑋的長篇專訪。他對城市“農村化”現象表示擔憂,認為城鎮化的最難點是提高城市居民素質。他還提出,外來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戶口,可以考試審核。

  摘錄:教授這麼説

  ■“進城”需要有一定的科技和文化基礎水準,如果你一字不識,或者對新科技沒有一個基礎的了解,到了城市裏很多設施都不會用,就會需要很多人為你服務,這肯定是不行的。

  ■現在,一個農村人只要有個落腳點,甚至還沒落腳點,都可以往北上廣等大城市跑。而我們的城市管理缺失,對這種流動方式缺乏管理。導致需要到城市來、能夠到城市來的人,未必真的能到城市裏來;那些不需要來、還沒有能力來的人,反而來了一大堆。

  ■如果農村人進入城市後,其素質沒有相應的提高,意識沒有相應的改變,仍舊堅守原來的行為方式和習慣,就會慢慢轉變為“沒人管,不服管,管不了”的社會現象。比如説貼小廣告的、無照攤販、遊擊的小工、黑工廠、黑商戶;造成很多非城市文明的行為舉止,如翻欄杆、中國式過馬路、隨地大小便、赤膊行走等。(有刪節)

  “考試可分幾項 工作要有許可”

  記者:如何構建外來人口進入城市的科學途徑?

  文國瑋:方法有很多,比如説外來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戶口,可以考慮進行考試審核。這個考試分為幾項,包括文化程度的考試、法律知識的考試、工作能力的考核等。來北京工作,也可參照國際經驗,要有“工作許可制度”,沒有工作許可就是“非法打工”,就要處理。

  大學畢業生可以視同文化程度合格;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就意味著工作能力合格。同時作為城市市民,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規常識必須了解。這一系列的考核,應該由專門機構認證。

  即便如此,還是會有一批人,沒有進入管理範疇,那這部分就要嚴格地管理。造成“農村化”現象的人,例如一些沒有相應素質的人,我們要將他請出去,對於已經形成的惡劣居住環境的現象,要逐步清理。當然不能粗暴地把人轟走,要根據情況疏散到其他地方。必要時也可由政府蓋一些臨時住房,解決他們暫時的居住問題。

  記者:“去農村化”勢必令城市人的生活成本提高,小商販的市場需求是存在的。

  文國瑋:這還是意識的問題,其實大家都明白,無照商販的商品品質很差。就比如你在地攤上吃飯,地溝油問題、添加劑問題,吃到嘴裏全是不安全的食品,消費這些食品的,許多也是外來流動人口,這種低檔次、影響健康的消費,我們的政策難道應該鼓勵嗎?

  考慮到生活成本的問題,城市中心完全可以發展以百年老店為主的商業網點。只要管理到位,改變唯利是圖的經營方式,這種店面的成本可以比無照商販還低,將無照商販的市場擠掉。(有刪節)

  支援 高端城市應有高端匹配

  網易江西網友:支援!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發展當然需要外來人員,但歡迎的是高素質人才。

  批駁 以後去北京要辦簽證?

  壁花少年:聽説過移民到國外有考試的,按教授的思路,難道要把北京給出去?這是上戶口還是辦綠卡?

  康侃:扯淡!有本事你把保安、保姆、護工、環衛工、建築工全趕出北京……

  彭嘭嘭:看來以後北京去賣煎餅果子的都是教授博士了。

  調侃 北京人也要考試

  載舟之水:北京本地人也應該每年考試,末位淘汰。建議北京高考不夠400分者自動銷戶處理。

  糖駁唬:還要通過肺活量檢測,看能否充當霧霾吸塵器,肺活量大的優先考慮。

  網易瀋陽網友:資産少於一億的不得在京住,學位低於博士的不得在京住。

  中新網友:以後北京人到外地也要考試。

  思考 戶口上附著太多不公

  網易上海網友:公民有自由遷徙的權利,戶口制度早就應該改革了,一個身份證足已,為何還抱殘守缺?

  鄭州網友:怎麼不想想大家為什麼都往大城市擠!還不是農村就業機會少、收入低造成的?為什麼國民福利地域性這麼明顯?還不是經濟教育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造成的?(楊平整理)

  點評

  考試進京:歧視之外還有無知

  什麼是“居民素質”?它指向的僅僅是學歷和工作能力,抑或懂得一點法律常識?當然不是,素質是一個內涵廣泛的詞語,既包括個人能力等外在因素,也包括道德水準等無形的層面,而後者是無法通過考試檢驗出的。一個寫字樓的高級白領,就一定比一個普通的打工仔素質高嗎?

  再發達的城市,都不僅需要知識精英,同時也需要普通勞動者,不僅需要有人從事高端的腦力勞動,也需要低端的體力勞動。在北京大量的外來人口中,有相當數量的人既無文憑,從事的也都是保潔、建築、服務等並不穩定的工作,倘若這些人都因無法通過考試而被趕出北京,偌大的北京城恐怕就會陷入癱瘓狀態。

  北京不只是北京人的北京,而是所有中國人的北京,如果必須通過考試才能取得北京戶口,那麼最公平的做法就是,包括北京居民在內的所有人都參加考試,這顯然很荒唐。

  與其他戶口相比,北京戶口上附著了太多的福利和特權,這其實是一種人為製造的不公平。從這個意義上説,“考試進京”與其説是歧視,不如説是無知,或者説是把原本就不公平的制度合理化合法化。

  出於城市承受力等客觀原因,戶籍改革肯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並且肯定會遇到巨大的阻力。正因為如此,作為學者更應該基於一個知識分子的良心説話,為改革盡力,而不是基於一個“北京人”的利益,逆社會發展潮流而行。(吳龍貴)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