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長三角及珠三角

長江經濟帶建設:須加緊培育世界級産業集群

2016年09月18日 09:28:19  來源:中證網
字號:    

  (作者:成長春 楊鳳華《光明日報》)

  【成果發佈】

  編者按

  備受關注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近日正式印發。作為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基本遵循,綱要從規劃背景、總體要求、大力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加快構建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創新驅動産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努力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創新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繪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宏偉藍圖。如何推動綱要切實落地實施,是各界積極思考的問題。本報特約請相關智庫專家,就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如何更好培育長江經濟帶世界級産業集群,強化創新、驅動産業轉型升級,指出問題,提出建議。

  今年3月2日,國家發改委等三部委聯合印發《長江經濟帶創新驅動産業轉型升級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在5大重點産業領域和10大發展潛力較強、市場前景廣闊的新興産業領域培育世界級産業集群。近日正式印發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求,長江經濟帶要加快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強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重大技術産業化和應用示範,聯合打造電子資訊、高端裝備等世界級産業集群。因此,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産業優勢,加快培育以國際先進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沿江省級以上開發區為載體、以大型企業為骨幹、以擁有全球競爭力和國際品牌為核心的世界級産業集群,成為今後一段時期長江經濟帶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和綠色發展的重要任務。

  存在問題:創新驅動、協同融合、綠色轉型現“短板”

  《方案》中提出的15大産業領域可劃分為先進製造業(以下簡稱“長江經濟帶重點製造業”)和生産性服務業(以下簡稱“長江經濟帶重點服務業”)兩大類:前者包括新型平板顯示、整合電路、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汽車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産業、節能環保、新能源裝備、航空航太9大産業;後者包括電子商務、研發設計服務、檢驗檢測服務、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現代物流、現代金融服務6大産業。當前,將長江經濟帶重點製造業和重點服務業培育成世界級産業集群,在創新驅動、協同融合、綠色轉型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創新驅動能力不夠強

  全方位創新發展體系亟待構建。長江經濟帶重點製造業總體上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中低端産業比重過高,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高端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元器件、關鍵材料等多依賴進口。

  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轉化平臺佈局滯後。由於在産業共性技術研發投入方面存在主體缺位、資金不足等問題,長江經濟帶重點産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供給的組織保障體系和激勵機制建設較滯後。

  促進創新的一體化市場體系尚不完善。長江經濟帶重點産業協同創新發展的規劃、組織、協調機制尚不健全,科技與勞動力、資本、土地等要素的融合不夠順暢。

  融合發展程度不夠高

  重點産業發展與資訊化、新型城鎮化融合程度不高;長江經濟帶重點産業以産業鏈為整體、上中下游互動協同的發展格局還未形成;重點産業的全球競爭力不夠強,長江經濟帶重點産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整體地位不高。

  綠色升級步伐不夠快

  綠色轉型理唸有待提升。長江經濟帶重點製造業生産中綠色製造的理念和高效、節能的要求還未得到很好體現;綠色理念以及支援製造業加快低碳節能改造的服務理念仍需增強。

  沿江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平臺急需搭建。沿江各省市生態保護紅線尚未劃定,與上中下游生態環境狀況相匹配的差別化的環境準入制度尚未明確制定,難以統籌制定長江經濟帶重點産業經濟活動在沿江不同功能區的負面清單,難以嚴格界定各級政府的紅線管控責任。

  沿江園區污染集中治理和迴圈化改造須提速。由於受到資源、環境、監管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支撐長江經濟帶重點産業發展的沿江各類園區集中治污效果不盡如人意,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迴圈的現代産業體系亟待加速構建。

  對策建議:優化資源配置,切實提質增效

  創新發展增強産業國際競爭力

  提升創新源頭驅動力。長江經濟帶要加快推動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建設,有效突破制約長江經濟帶重點産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加快推動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系統推進上海、安徽(合蕪蚌)、武漢、四川(成德綿)的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同時立足長江經濟帶各省(市)産業基礎和品牌優勢,在長江經濟帶佈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對事關長江經濟帶重點製造業綜合競爭實力提升和産業鏈各環節均衡發展的重大創新領域實施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化與成果轉化等全創新鏈戰略部署。

  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長江經濟帶各省市要結合自身重點産業發展基礎和特色,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援企業開展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攻關,依託行業龍頭企業佈局建設一批國家科研基地。鼓勵企業面向相關科研機構尋求智力支援,開展産學研合作。

  提升全球配置創新資源能力。堅持開放創新,提高配置全球創新資源的能力和水準,推動長江經濟帶重點産業向全球産業鏈的高端邁進。支援區域內企業在境外設立研發中心,鼓勵支援跨國公司、國際研究機構在長江經濟帶設立研發中心、科技服務機構,搭建聯合研究平臺。培育一批世界領先的創新型企業、品牌和標準,建設一批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深化與不同類型國家的雙邊及多邊科技創新合作,推動長江經濟帶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技術新體系。

  融合發展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提升工業化與資訊化融合發展水準。要充分發揮新一代資訊技術在長江經濟帶重點製造業領域的滲透和貫通作用,構建以資訊經濟為主導的新型經濟模式,通過數據的自由流動加快解決定制化生産的成本、品質、效率等問題。指導編制網際網路與長江經濟帶重點製造業融合發展路線圖,組建智慧製造産業聯盟,推進長江經濟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産業集聚區建設,推動長江經濟帶重點製造業形成以資訊經濟為主導的新型經濟模式和高效定制化生産模式。

  促進區域互動融合。依託長江經濟帶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在推動城市群實現重點産業發展與新型城鎮化融合共進的同時,加快推進形成城市分工協作的發展格局。構建城市群重點産業優化佈局工作機制,統籌協調城市群重點産業規劃、項目的落實進展;健全區域聯動合作機制,推動區域內重點産業協同合作一體化發展,促進區域內生産要素自由、合理流動,實現重點産業整體發展和各區域特色發展齊頭並進;立足各地的産業特色與優勢,加強長三角地區尤其是上海在區域互動融合中的引領帶動作用;提升長江中上游地區中心城市重點産業的對外服務功能;提升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和交通部長江航務管理局等機構的協調管理功能,實現長江經濟帶産業佈局優化與長江水利、航運等事業協同共進。

  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大局。將長江經濟帶重點産業優勢與國外需求緊密結合,在“全球製造”産業體系和産業鏈中不斷鞏固放大“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優勢。支援鼓勵長江經濟帶重點産業積極參與境外産業集聚區、經貿合作區、工業園區、經濟特區等合作園區建設,引導産業內大企業帶動中小配套企業抱團出海、集群式“走出去”;推進“網際網路+産業集群”建設,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推動長江經濟帶重點産業參與本行業的國際標準制定,增強相關國際話語權。

  綠色發展引領提質增效

  制定環境準入負面清單。抓緊編制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形成長江經濟帶重點産業綠色發展的頂層設計。劃定沿江各省市生態保護紅線,明確重點産業、重點企業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上限和階段性目標,緊密結合上中下游地區主體功能區的規劃要求,提出差別化的環境準入條件,制定出沿線不同地區重點産業發展的負面清單。

  創新園區環境管理方式。長江經濟帶重點産業園區要從規劃環評、集中治污、環境監管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實現環境保護與産業發展共贏。

    走在全球綠色發展前沿。肩負起共同維護全球生態安全的重任,積極推動國際綠色經濟規則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制定,積極參與國際綠色科技交流,積極實施國際環境綠色標誌認證,加快與國際環境標準接軌的步伐。(作者係南通大學黨委書記、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南通大學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副院長。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6AJL015〕成果)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