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2年多編制的《上海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16日正式發佈.與以往的科技五年規劃不同,這是本市首次發佈"科技創新"規劃.市科委負責人介紹,本輪規劃跳出"就科技談科技"範疇,緊密對接科技創新中心建設"22條",為實現2020年基本建成科創中心框架體系的目標,全面梳理科創資源,積極佈局戰略任務.
在定位上,規劃首次將"科技規劃"升格為"科技創新規劃",加入"創新"兩字,意味著本輪規劃跳出"就科技而科技"的一般性科技規劃範疇,在內涵、外延上有了拓展,尤其是緊密對接"科創22條",全面梳理科技創新資源,積極謀劃佈局,承擔科技創新戰略任務.在目標的設定上,規劃緊緊圍繞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框架體系的要求,強化"四個結合",即著力打造國際與國內創新資源整合的結合點、創新鏈與産業鏈協同的結合點、自主創新示範區和自貿區與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聯動的結合點、科技創新與城市轉型發展統籌的結合點.重點在"集聚力、影響力、引領力、吸引力和輻射力"等"五個力"上下功夫.
為上海打造發展新動能,"規劃"提出了4個方面20項重點任務和方向.提出科技創新中心要在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産業方面,體現先導作用.規劃圍繞構築智慧製造與高端裝備高地、支撐智慧服務發展、培育發展綠色産業、提升健康産業能級等4個方面,力爭建立以自主技術和産品為支撐的"雲、網、端"設施,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掌控重點産業的關鍵核心技術,推進産業鏈向高端邁進,促進産業高端化、綠色化發展.
另外,規劃提出了8個核心指標:到2020年,全社會研究與開發(R&D)經費支出佔全市生産總值(GDP)的比例達到4.0%左右,基礎研究經費支出佔全社會R&D經費支出比例達到10%左右,每萬人研發人員全時當量達到75人年,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0件左右,全市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年度申請量達到1300件,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37%,新設立企業數佔比達到20%左右,向國內外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金額佔比達56%.
對此,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褚君浩指出,基礎研究和技術之間的轉換週期越來越短,上海要建科創中心,要在關鍵領域解決關鍵技術,"區別於單純的引進、整合,上海要成為科創中心,一定要有些原創的核心技術,來推動産業發展."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