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兩岸經貿交流

移動支付成習慣 在陸臺商感嘆“回臺灣不適應”

2017年03月13日 14:12: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原標題:移動支付成習慣 在陸臺商感嘆“回臺灣不適應”

  中新社杭州2月22日電

  作者 李佳赟

  到了吃飯時間,打開手機軟體下一單,就能“坐等”外賣送到跟前;指尖點一點就能招來計程車,用手機支付車費後不忘評價車主……這是臺商陳豪翔的日常生活狀態。

  近年來,以網際網路為載體的資訊經濟已做到線上與線下、實體與虛擬、生産與生活“一網打盡”。而在大陸生活的臺商們也融入到這種“雲端”生活,紛紛感嘆移動支付太過方便。

  66歲的臺商曾盛明告訴記者,曾經他在浙江寧波一家街邊麵店吃飯,待到結賬時,頭髮花白的店主指著墻角處的二維碼,讓他“掃一掃”付款。“現在大陸很多比我年紀還大的人,也都會用智慧手機線上支付,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紀正義在大陸做生意已有10餘年,手機中早已裝有微信支付跟支付寶。“我現在出門都很少帶現金,基本上是帶著一百元人民幣應急。”紀正義打趣説,現在回臺灣好像有點不適應了,因為在臺灣購物還是使用現金和信用卡比較普遍。

  “在臺灣,由於第三方支付工具沒有這麼方便,不少人還是習慣使用悠遊卡或是信用卡來消費,不僅只能在指定地點使用,還需要刷卡裝備。而在大陸,即使在路邊的一個小攤買瓶水,手機直接‘嘀’一下就好了。”紀正義説。

  “今年過年回臺灣時,到了超市,我還是很習慣地把手機拿出來掃碼付款,等到我老婆提醒我時,我才反應過來。”臺商陳豪翔告訴記者,大到商場、超市,小到菜場、路邊攤,他基本都用支付寶付款,早已習慣。

  誠然,移動支付已席捲了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1月,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發佈了2016年全民帳單:2016年有4.5億實名用戶使用支付寶,其中71%的支付筆數發生在移動端,80後每人平均支付金額已超過12萬元人民幣,90後使用移動支付更是高達91%。

  如今,已是移動支付“忠實粉絲”的紀正義感嘆,“10多年前,兩岸在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上都是剛剛起步,並沒有太大差別。但近兩年,我親眼見證了大陸移動網際網路以高速狀態蓬勃發展,可以説,如今大陸移動支付的普及和網際網路服務是全球領先的。”

  除了移動支付不斷“攻城掠地”,大陸城市中的“智慧應用”也是無處不在。比如,杭州市城管委與微信“城市服務”平臺開展合作,通過微信就可查詢到周邊停車泊位服務點資訊,找車位不需要再兜圈子;“杭州智慧醫療”服務也駐入了支付寶城市服務,可線上預約掛號、市民卡健康卡線上充值……

  紀正義感嘆:“智慧因子無處不在,從沒想過移動互聯對生活的改變可以這麼大,通過一隻手機就可完成所有事情。”

  網際網路時代的闊步到來,除了帶來生活的便利,也賦予各大産業新的機遇,越來越多的年輕足跡開始跨越淺淺的一灣海峽,融入到大陸網際網路創業的熱潮之中。

  陳豪翔就是其中一員。

  如今,陳豪翔在大陸進行臺灣Lanew鞋業的網際網路事業拓展。他告訴記者,老一輩臺商來大陸,通常是做房地産、製造業,但大陸實在太大了,常常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去打開通路。但現在只要通過網路平臺就可以拓展大陸市場,不僅省時省力,也降低交易風險。

  “我們在天貓、京東都有開店,以浙江為大本營,通過網路輻射到整個大陸市場。”陳豪翔認為,年輕一輩正好趕上了網際網路浪潮,而這一過程中,臺灣青年需要思考如何把臺灣的“軟實力”發揮出來,但不能把臺灣的東西原封不動地照搬,要學會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塑造品牌和重建商業模式,如此才能應對競爭。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