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兩岸經貿交流

臺灣青年手作藝人福州創業:“常駐”“快閃”總相宜

2016年12月05日 13:30: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福州12月3日電 題:臺灣青年手作藝人福州創業:“常駐”“快閃”總相宜

  作者 林春茵

  1985年出生的臺北青年林傑民喜歡福州,理由很簡單:是福州女婿。現在,他就在妻子小時候生活的地方——福州三坊七巷“做木工”。

  兩年前,林傑民與到臺灣個人遊的福州女孩相識相愛。成為福州女婿後,他和妻子的發小們組成“海峽創客組合”,創建福州良木智造汶川創意有限公司,開發木工文創産品,也開設親子課程。

  “良木智造”落腳于福州三坊七巷內的閩臺青年創業基地。這個基地由黃巷裏五座相對獨立的院落連片改建而成,聚合不少來自臺灣的青年創客,人氣漸旺。這也成為素有“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之美譽的三坊七巷活化使用的案例。

  中新社記者見到林傑民時,他正在基地裏為週末一個親子木作興趣班做準備,整套鑿、鋸、錘工具,是他專程從臺灣帶來的。

  自臺灣輔仁大學歷史系碩士畢業的林傑民從小喜歡“動手動腳”,一直想有個自己的手工作坊,但沒想到夢想是在大陸得以實現。

  “臺灣木工作坊市場很成熟,但也面臨同質化的陷阱;大陸卻剛剛萌芽,把臺灣的課程設計、行銷模式經驗移植到這邊來,發展空間很大。”林傑民對記者説。

  單靠口碑,“良木”的親子班每週都爆滿。在林傑民看來,大陸親子教育理念已經接軌國際,願意陪著孩子用一個下午做木工的人越來越多,“而二胎政策的放開,預計潛在市場更為龐大。”

  林傑民和他的太太還計劃為“三坊七巷”定制技藝傳承課程,請來老木工,專門開講八角亭的木榫結構。他還志在探索可複製的加盟連鎖模式,“這是很有前瞻性的挑戰,若只開一家工坊安安穩穩做下去,我又何必來大陸?”

  在閩臺青年創業基地裏,還有一個“快閃”模式的唯美客文創聚落,已有首撥臺灣手作設計師入駐。2日,這些設計師集體亮相三坊七巷文創節。

  39歲的田玉德帶著15名臺灣原創設計師的作品現身。這些設計師結伴在臺北華山的創意集市上“練攤”;而此次抱團成立“聚手作”團隊,由田玉德打頭陣到福州“試水溫”。

  扭絲銅手鐲、三角包、丹寧手袋,皆為純手工打造。田玉德指著三角包告訴記者,這每針每線都經過設計師的手,“我們大多沒有考慮量産,這是一種慢的生活美學。”

  因為臺灣門店房租高,這些手作設計單品往往在創意集市上銷售,或是在百貨公司、書店裏寄賣,走的是“快閃”模式。田玉德説,他此次來榕預計先停留3個月,下一期換另一位設計師領隊,視市場反應調整貨品。

  “臺灣的文創業態大多是小微品牌,手作藝人創業不容易,福州對來榕創業就業的臺灣青年給予很低門檻和很優惠的扶持政策,令人心動。”田玉德説,三坊七巷人流量也足夠大,“下次還會再來。”

  曾獲2016年臺灣彩繪火車首獎的泰雅人設計師石晏菱,在閩臺青年創業基地也開了家“原夢餐藝”餐廳。透過各種文創手作作品,臺灣少數民族文化之美在“原夢”餐廳裏都有一席之地。餐廳裏,三坊七巷的坊巷風情,也透過一堵特地保留的舊屋石壁展示出來。

  穿著阿美人豐魚祭圖騰汗衫的餐廳經理周世豪告訴記者,那些來自臺灣高山區的馬告、樹豆、剝皮辣椒等食材,“和我一起從臺灣來的”。

  “我們在復興臺灣少數民族文化,能把餐廳開到福州來,就是得到一個非常大的支援。”37歲的周世豪説。

  閩臺青年創業基地的運營方——福建唯美客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文創聚落的“POP-UPSHOP快閃店”經營模式,不僅能引入臺灣更多獨具匠心的手作品牌,也便於臺灣創客試探大陸市場;未來還將引入福建本土文創力量,搭建兩岸交流平臺。(完)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