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探訪實體企業融資:這些企業為啥還“叫渴”?

2017年09月11日 14:11: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一邊是傳統行業中小企業難以融到資金,一邊是優質信貸客戶主動提前還款

  拿貸款為何“苦樂不均”?(熱點聚焦·企業融資還難嗎?(上))

  目前,佔金融業資産近90%的銀行業仍是企業融資的主渠道。今年以來,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在增強。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增速快於同期資産增速1.7個百分點,製造業貸款連續6個月保持正增長。

  在新的融資環境中,有些企業由憂轉喜,獲得豐沛的資金“血液”;有的企業依然不受青睞,難以得到信貸支援。這其中,既有實體企業轉型升級的種種陣痛,也有銀行業適應新形勢新環境的努力求變。

  實體經濟中還有哪些行業“缺血”?哪些企業急需“輸血”?金融“血液”的流通渠道暢順嗎?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以江蘇省常州市為樣本,探訪了不同實體企業的融資苦樂。

  這些企業為啥還“叫渴”?

  一些被貼上“産能過剩”“傳統行業”標簽的企業面臨融資難,金融機構聽到“鋼鐵”就恐慌的現象依然存在

  “目前只有一些股份制銀行願意給我們提供貸款。”江蘇常州某特鋼生産企業負責人楊明告訴記者,金融機構尤其是國有大型銀行從鋼鐵行業撤出很快。

  一旦被貼上“産能過剩”“傳統行業”等標簽,像特鋼這類企業就難拿到銀行貸款。即使企業所處的特鋼市場仍然供不應求,銀行還是聞“鋼”色變。

  “其實高端裝備製造業很需要這種原材料。”楊明説,鋼鐵行業有過剩的品種,也有緊缺的品種,不能一棒子都打死。

  江蘇常州銀監分局介紹,銀行普遍反映,三類企業融資需求最強烈,也最“缺血”:一是注重實業投資和運營、注重技術進步和規模經濟並購活動的企業集團,二是具有較好發展前景、創新能力但屬於輕資産的科技型企業,三是傳統行業中的中小企業等。

  “今年企業融資難,主要是因為市場上總體貸款規模偏緊。在存量貸款風險高企的背景下,一些銀行總行上收了貸款許可權,收緊放貸規模,特別是對不良率偏高的製造業不太敢放貸。”常州銀監分局局長陳惠蓮説,在全市的信貸“總盤子”裏,一度曾有50%—60%的信貸投向了製造業,但這幾年經濟面臨轉型升級,那些技術水準、智慧化程度不高的作坊式製造業企業在走下坡路,風險開始顯現,銀行的資金投入比較謹慎。

  “都知道要轉型,但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格外難。”2014年,某特鋼生産企業收購了一家原本年産10萬噸電解銅的企業,他們深知這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於是一手抓淘汰落後産能,一手加快設備技術升級,增加有效供給,做一流産品。“即使是轉型升級,金融機構也不太願意多提供支援,企業只能靠自己。”楊明建議對鋼鐵行業進行分類指導,金融政策上不能一刀切,對於那些市場有需求的品種還是要給予足夠“血液”,讓企業能搞好生産、做好研發,保證供應。

  沒有做不好的行業,只有做不好的企業。什麼企業該徹底退出?什麼企業還要精細化服務?在同樣被打上“過剩”標簽的常州群達紡織原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春達告訴記者,經過幾年的優勝劣汰,常州地區紡織行業産能過剩不是很嚴重,但因為是傳統産業,很多時候並不受重視。即使是一些在生産上有一定競爭力的企業,面對金融機構時依然是被拒之門外的多、被請進門的少。很多金融機構授信決策時,未能堅持不看行業看企業的原則,在了解客戶方面還有差距。

  陳春達説,不同行業有不同特點,比如紡織行業屬資金密集型,生産週期長、收回成本慢,建議金融機構加強對各家企業的調研尤其是對所處行業的了解。只有對行業發展軌跡心中有數,才能在放貸時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判斷。

  “在過去10年的發展中,銀行是坐商而不是行商,做慣了大客戶、平臺項目,傾向於做賺錢容易的融資平臺和資金空轉業務,偏離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屬性,對實體經濟不接地氣,在授信決策時,不夠重視製造業企業淘汰落後産能、轉型升級等‘三去一降一補’情況,不夠關注小微企業生産經營流程、産品技術、市場訂單和發展前景。銀行一些固有的規章制度也沒有激勵做小、做精,從而帶來眼前的這些問題。銀行必須沉下心來,形成‘端盤子’的服務精神,改變過去不合理的做法。”陳惠蓮説。

  資金應該往哪兒去?

  以製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信貸投放仍處於恢復期。地方政府、監管部門應發揮窗口指導作用,引導銀行業回歸本源、聚焦主業

  産能過剩行業難獲信貸青睞,那些金融資源究竟去了哪?

  據了解,今年以來,在金融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常州地區銀行重點向先進製造業的龍頭企業傾斜信貸資源,支援重點企業實現轉型升級。至今年6月末,常州轄內光伏、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行業表內外授信餘額分別為106.9億元、279.8億元、54.2億元,比年初增長10.2%、109.2%、22.3%。

  江蘇恒立液壓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受益者之一。恒立財務總監丁浩説,在貸款利率上,恒立能享受基準利率甚至是下浮利率的優惠,申請貸款多為信用貸款,無需抵押或擔保。公司融資渠道基本暢通,自2011年在A股上市以來,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大致為2:1。

  為何恒立能獲得金融機構如此大的支援?丁浩説,最早公司也生産中低端、同質化嚴重的産品,後來及時轉型,主抓中高端市場,該公司的拳頭産品液壓油缸是盾構機和挖掘機的核心部件,以前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如今美國西雅圖隧道、常州地鐵的盾構機油缸都來自恒立。收購德國企業,在美、日等國設立4個研發中心、7個製造基地,一套轉型組合拳讓恒立迅速成長為市值百億的上市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挖掘機和盾構機液壓油缸生産企業,業務覆蓋全球20多個國家。“産品過硬,‘走出去’步子穩,這些都是吸引銀行支援的關鍵。”

  一些積極變化正在醞釀並形成。陳惠蓮説,今年常州地區企業融資發生了一些明顯轉變:隨著中央鼓勵發展直接融資,許多優質企業通過直接融資獲得資金,融資渠道更多元、更合理。資金充足了,優質信貸客戶主動提前還款498戶、63.07億元,同比分別增加51戶、3.78億元。今年常州市將有5家主機板上市企業、19家企業登陸新三板市場,這些優質企業騰退出來的銀行信貸資金,可以支援更多科技型、創業型和綠色環保型企業。

  從江蘇常州銀監分局近期調研情況看,以製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信貸投放轉入恢復期,轄內製造業貸款從2月開始環比逐月回升,6月末餘額達1377.15億元,佔各項貸款比重的21.21%。隨著深入治理金融亂象、規範平臺融資等,實體經濟信貸投放將延續恢復性增長的良好趨勢。

  陳惠蓮認為,總體而言,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動力仍顯不足,銀行規避風險的意識依然很強,偏于謹慎。單靠市場自我調節,無法改變金融資源“脫實向虛”的問題,需要地方政府、監管部門在堅持市場主導的基礎上,有效引導銀行業回歸本源、聚焦主業。地方政府、監管部門應帶領銀行機構走進基層、走進企業,定期組織銀企對接活動,建立金融服務顧問制度,搭建金融資訊服務平臺,建立重點企業支援名單,推動銀行下沉重心、延伸服務。

  

[責任編輯:孫伊靜]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