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第三方支付,有監管才有未來

2017年08月11日 13:29:21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據報道,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向有關金融機構下發通知,要求非銀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截止期限為2018年6月30日。網聯這一專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服務的支付清算平臺的成立,凸顯了監管部門加強對第三方支付機構資金流向等監管的決心。

  網聯即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清算平臺,主要是為線上支付提供統一、公共的支付清算服務。從監管層面講,傳統支付體系為中國人民銀行主導、商業銀行和用戶參與的三級模式,無論是轉賬還是消費都得經過銀行,中國人民銀行也能掌握所有交易資訊。第三方支付出現以後,就出現所謂“直連”模式,主要指第三方支付機構在自己體系內為客戶建立虛擬賬戶,同時直接連到多家銀行,並在不同銀行開設賬戶。假如用戶從銀行A向銀行B轉賬,而支付機構在這兩家銀行都有賬戶,通過自己就能完成清算。這種模式的問題在於,第三方支付自己承擔結算,既繞過銀行,也繞過獨立清算機構,存在洗錢、套現獲利等風險。另外,第三方支付機構直連銀行的賬戶有大量客戶備付金,其利息回報往往可觀,同時也存在挪用、佔用風險,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很早就提出了集中存管。

  網聯作為線上支付結算業務的專屬平臺,目的就是剝離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清算功能,將線上支付清算拉回監管視野。不過,假如將網聯視作網路版的銀聯,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不直接併入銀聯?這是因為銀聯由各大銀行及傳統金融機構入股成立,第三方支付機構多游離在體系外,而新版網聯的股東則將不少第三方支付機構納入其中。可見,網聯的成立既是第三方支付和傳統支付的結合,也意味著我國的支付清算市場正在走向有序競爭。前不久,銀聯就聯合各大銀行推出二維碼支付等。形成競爭,最終受益的將是廣大消費者。

  當然,無論以什麼形式納入監管,以何種方式展開競爭,對於消費者來説,最關心的是支付便利受不受影響。現在,很多人已經越來越習慣於出門不帶錢包,拿著手機走天下,因此看到第三方支付被網聯“收編”,難免有疑問。事實上,除了更安全,網聯的技術容量更大,其目標容量是每秒處理12萬筆、峰值期每秒18萬筆,理論上可以安度“雙11”“春節發紅包”等高峰期。另外就是收費問題,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用戶早已習慣了免費模式。然而,支付平臺早期不收取手續費,並不是因為清算環節沒有成本,而是平臺墊資吸引用戶,隨著流量趨向穩定,提現環節已經開始收取手續費。目前,網聯還未提及收費問題,但相信在市場化支付機構參與下,用戶體驗會越來越好。

  網聯平臺體現了中國人民銀行對支付行業“安全、公平和效率”的監管原則,必將深遠影響支付行業的格局。當然,它也最大程度體現出監管層面對新事物、新業態“包容審慎”的態度。隨著第三方支付被納入統一監管,我國支付行業也將迎來新的春天。

[責任編輯:孫伊靜]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