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人工智慧助製造業動能轉換 成産業變革核心方向

2017年07月19日 14:01: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新一輪産業變革席捲全球,人工智慧成為新一輪産業變革的核心方向。如今,越來越多傳統製造企業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將人工智慧作為發展的新動力,不斷創造出新的發展機遇。

  “我們正在進入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交匯的新時代。”天津市委副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認為,這一新時代的基本特徵是數字化,基本形式是網路化應用,重要特點和結果體現的是智慧化。智慧化不斷賦予中國傳統産業新能量,賦予製造業更高效率、更好效果。

  作為中國未來十年製造強國戰略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已經為中國智慧製造政策制定奠定基礎。去年底,工信部、財政部發佈《智慧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智慧製造發展“兩步走”戰略:到2020年,智慧製造發展基礎和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傳統製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製造;到2025年,智慧製造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重點産業初步實現智慧轉型。

  原資訊産業部部長、中國電子學會名譽理事長吳基傳指出,中國製造業、裝備業正處於轉型關鍵期,將智慧技術應用於製造業,利用網際網路、雲計算等平臺推動我國製造業改造升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製造業要向智慧轉型,中國高鐵要走向世界,智慧産品、智慧製造、智慧服務都得跟上。”作為智慧製造戰略的受益者,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軍透露,中國高速列車目前已有超過21個産品和型號投入運營。到2016年底,累計投入運作的動車組高速列車達到2595組,超過全球總量的60%。

  “轉向架是影響安全性很關鍵的零部件,我們從轉向架的數字化樣機開始,根據結構工藝構建了虛擬化、柔性化、非連續轉向架的數字化生産線,把虛擬和物理世界有機聯合起來,實現了高速列車轉向架的數字化製造。”王軍説。

  三一集團高級副總裁賀東東介紹,在人工智慧領域,三一很早開始就構建大數據的設備遠端監控和故障檢測系統,隨著20多萬台設備數據實現匯總,設備故障率大為降低。

  如今,人工智慧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傳統製造業提高生産效率,降低企業成本的主要方式。作為國內製造企業的重要聚集地,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委書記張玉卓表示,濱海新區將基於高端技術條件、平臺載體基礎、科技人才資源等優勢,主攻智慧製造,用以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生産效率,並將其作為濱海新區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在世界智慧大會在天津舉辦期間,由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籌建的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中心宣佈落戶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未來,該中心將承擔智慧製造産業國家級創新平臺和創新中心的職能,積極推進“中國製造2025”部市合作,推動智慧製造産業園區建設。

  未來如何進一步推進人工智慧與製造業的融合?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澄認為,製造全生命週期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採用人工智慧技術,都屬於智慧製造範疇。智慧製造既可“頂天”高大上,也可“立地”,即製造領域各個環節、層面都可有所作為。

  美國工業網際網路聯盟聯合架構主席林詩萬建議,從國外經驗看,工業網際網路可以在中國智慧工業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將從橫軸、縱軸打通工業體系的‘任督二脈’,幫助我們更好地優化生産流程、更好地配置整合資源,貫穿製造體系全流程。”

  □記者 毛振華 天津報道

[責任編輯:孫伊靜]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