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迴圈

2017年07月19日 13:32:1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字號: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7月14—15日,五年一度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

  會議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金融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為做好新形勢下的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實踐指南。正如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所言,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召開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擴展到金融領域的重大事件,中國金融將從此步入統合監管、回歸本源的新時代。

  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目的

  服務實體經濟,在會議提出的金融工作三大任務中位列首位。會議指出,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準,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金融衍生於實體經濟,生存于實體經濟,發展于實體經濟,與實體經濟互為依存。”清華大學中國企業成長與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雷家骕表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商業銀行體系、股票市場、保險市場的建立和發展,金融對於實體經濟的服務與促進作用越來越大。現階段要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準,尤其要為實體經濟轉變增長方式、加快結構轉型、提升行業內競爭力與國際競爭力提供助力。“金融機構要根據實體經濟企業的具體情況設計組合性金融服務方案,監管部門在加強監管的同時也需要對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有足夠耐心和信心。”

  對於金融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會議提出了發展直接融資、改善間接融資結構、建設普惠金融體系等有針對性舉措。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董裕平看來,當前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難點在於解決中小微企業、三農領域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這需要加快普惠金融建設,進一步改善間接融資結構,加快發展能夠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門當戶對”金融服務的中小銀行和民營金融機構。

  以防範化解系統性風險為核心目標

  作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維護金融安全問題近年來被擺在了突出位置,會議為確保我國金融安全再次加碼。會議指出,要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防範,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著力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著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

  “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機遇期特別需要金融安全運作的保障與支撐。”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王芳在談到國際經驗教訓時説,拉美、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國家未能避開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上與其經濟發展過程不時受到債務危機、銀行業危機、貨幣危機干擾密切相關。由此可見,如何應對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不斷産生和演變的金融風險,是維護金融安全進而保障實體經濟安全的核心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針對各種金融風險問題及時主動採取防控和處置措施,不僅保證了金融平穩運作,也積累了豐富的應對衝擊與風險治理的經驗,增強了防範系統性風險的綜合能力。為進一步織牢織密金融安全網,雷家骕認為應加強對金融系統性風險形成機制、化解機制的研究,提升對金融安全內在機制的認識能力;理順監管機構之間的關係,提升協同程度;借助新興技術進一步豐富、提升金融系統的資訊系統。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網際網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認為,金融科技發展在帶來金融創新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許多遊走于傳統監管邊緣的違法行為難以被及時發現並得到有效控制,影響了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健。在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等科技發展的基礎上,應當建立起金融合規、場景依託和技術驅動三位一體的金融風險防範體系,突出監管科技在金融監管中的重要作用,重構金融監管模式。

[責任編輯:孫伊靜]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