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中國製造強國綜合指數世界排名第四 品質效益仍是瓶頸

2016年05月13日 07:23: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余曉潔、田穎)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中心和機械科學研究總院12日發佈的《2015年度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顯示:新世紀以來,中國與製造強國的差距縮小了一半,從不及美國指數的30%提高到接近美國指數的58%。目前,中國製造強國綜合指數位列全球第四,處於第三方陣前列。美國為第一方陣,德國、日本為第二方陣。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院士在發佈會上表示,製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實現創新驅動和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的主戰場。

  美國的再工業化、製造業回歸戰略、德國的工業4.0、英國的工業2050戰略……放眼全球,製造業增長較快的國家紛紛制定了相關國家戰略。2013年以來,中國工程院會同工信部、國家質檢總局聯合開展重大諮詢研究項目——“製造強國戰略研究”。2015年,中國開始實施“中國製造2025”戰略。

  “中國製造強國綜合指數在過去10餘年間有大幅增長,但與美國、德國、日本等製造業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從四個一級指標分項指數增速看,規模發展增速放緩,但在指數增長中仍佔有絕對主導地位。品質效益仍是瓶頸,結構優化有待突破,持續發展能力初現起色。”項目組組長朱高峰院士説。

  報告指出,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産能過剩、重復建設問題突出,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受制於人,産品品質問題突出。

  “按照‘中國製造2025’三步走的戰略目標,中國預計在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進入世界製造業強國第二方陣。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於爬坡過坎的重要關口,需要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産業結構升級,瞄準創新驅動、智慧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等關鍵環節,推動製造業跨越式發展。”朱高峰説。

  為系統反映製造強國發展進程,項目組計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發佈《中國製造強國指數年度發展報告》,並根據製造業發展的新態勢,不斷優化相關指標及評價。

  《中國製造2025系列叢書》共七卷同日發佈。周濟表示,系列叢書在出版上有所創新,網上開放獲取和紙質出版同步進行。

[責任編輯:吳曉寒]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