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L”型釋放哪些經濟信號?

2016年05月12日 15:27: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

  新華社記者劉錚、王希、李斌

  “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走勢和宏觀政策取向海內外十分矚目。權威人士近日明確表示,中國經濟運作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走勢,“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這釋放出哪些經濟信號?

  這是在深圳光啟阿波羅基地拍攝的光啟“雲端號”(2015年3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信號一:經濟將在合理區間平穩增長

  “L”型、“U”型、“V”型、“W”型……經濟走勢如何,有多種用大寫英文字母的描述。

  據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介紹,“U”型是指經濟增速明顯下降、在底部運作相當一段時間後,出現強勁反彈;“V”型是經濟增速明顯下降,觸底快速有力反彈;“W”型實際上是出現了反覆的“V”型;而“L”型是經濟增速明顯下降後,在一定增速上基本保持平穩運作。

  “‘L’型的判斷告訴我們,未來中國經濟運作態勢總體平穩,既不會出現強勁的反彈,也不會出現明顯的失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副部長王軍分析,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是結構性問題而不是週期性問題,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內外環境變了,速度調整是必然的、正常的,這不是一兩年的事。一方面中國經濟當前面臨很多困難和深層次矛盾,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的潛力大、韌性足。

  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6.7%,開局平穩。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為6.5%至7%,“十三五”經濟增長目標是年均增速6.5%以上。回首過去,中國經濟增速在2010年最後一次達到兩位數、2011年回落到9%平臺後,從2012年開始在7%平臺上平穩運作、緩緩下行,2015年三季度開始回落到7%以內。

  “‘L’型走勢的判斷符合企業經營實際。”近期對多家企業進行調研的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張連起説,當前隨著國內基礎設施等投資回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升,部分企業生産經營有所好轉,但總體而言企業面臨成本上升、價格下行的壓力沒有改變。

  “L”型走勢並不意味著未來經濟增速運作在一條直線上。專家們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從大趨勢上看,進入在合理區間平穩增長階段,但短期內出現一些小波動是難以避免的,要保持淡定。

  信號二:宏觀政策保持穩定

  經濟運作平穩,宏觀經濟政策自然不會出現大幅搖擺和反覆。

  “不能因為一時的數據稍有好轉而掉以輕心,不必因為一時的數據稍有回落而驚慌。宏觀政策要穩住,既向市場發出可以預期的明確信號,又為經濟穩中求進提供必要的政策環境支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説。

  對於今年的宏觀經濟政策,中央已作明確安排。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開會議強調,堅持宏觀政策要穩、産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要堅持適度擴大總需求,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定不移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近日公佈的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下一步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靈活適度,適時預調微調,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做好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適應的總需求管理。

  “我們需要適度的需求管理以防止經濟失速,但不能理解成新的刺激,否則會導致調結構出現反覆。所以要發出明確信號,宏觀政策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避免市場誤讀。”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説。

  中國經濟長期以來積累的風險正在冒頭,這時宏觀經濟政策操作要尤其謹慎。蔡志洲説,目前不少企業和部分地方政府債務負擔已經較重,宏觀政策要以穩為主,注意防範系統性風險,同時更加注重以改革的辦法化解深層次矛盾。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要與舊的思維模式和方式告別,要增強定力著眼長遠。

[責任編輯:雍紫薇]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