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兜底概念股增至24家監管部門“逼”出更多細節和風險提示

2017年06月12日 08:32:15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編者按:曾幾何時,在股價連續大跌之際,多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及高管進行增持。如今,增持的方式變成了大股東、董事長倡議員工增持,並承諾進行“兜底”。在這個新變化背後,是大股東和高管們缺錢了嗎?如果是缺錢,為何又敢承諾“兜底”呢?對於這波突然冒出的“兜底增持”,還有太多的問號待解。

  自6月2日有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向全體員工發出增持公司股票的倡議書,並承諾為損失兜底之後,兩市“兜底”概念股橫空出世,引發關注。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自6月2日起至6月10日,兩市共有24家公司發出鼓勵員工增持公司股票的倡議書,其中,有多家公司在發佈增持倡議書之後,發佈了補充公告,對“兜底資金”來源等事項進行説明。

  在此期間,兩市多家公司在倡議書發佈之後,股價發生異動,由此,監管部門對此給予關注。深交所明確要求上市公司應當披露增持主體、增持期限、兜底條款等具體內容;披露倡議人補償員工持股虧損的具體實施細則;披露員工購買公司股票的資金來源以及取得相關股份的表決權歸屬等。

  對於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倡議員工增持自家股票的行為,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證券日報》記者提及,“所謂兜底,就是讓員工冒風險和大股東綁在一起當,股價處於波動甚至疲軟期時,這種兜底就是存在巨大風險的。”

  “補丁”公告開始出現

  在上市公司陸續發佈公告,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倡議員工增持自家公司股票,並承諾為損失“兜底”之後,監管部門對這種行為關注力度加大。

  從公開資訊中可知,深交所要求上市公司發佈更多的細節,包括增持主體、增持期限、兜底條款等具體內容。

  監管效果已然顯現。

  6月10日,羅牛山、國際醫學等公司發佈了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向全體員工發出增持公司股份倡議書的補充公告,對市場關心的“員工因增持股票産生的虧損”、“補償資金來源”等問題進行了説明。

  “因增持羅牛山股票産生的虧損”這一定義上,羅牛山解釋,是指公司及全資下屬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全體在職員工在2017年6月8日至6月12日期間通過二級市場凈買入羅牛山股票,其在12個月後仍持有的公司股票價格低於增持期間股票買入均價並且在職,公司董事長徐自力將以現金形式對虧損部分予以全額補償。

  同時,羅牛山還公示了補充金額計算公式及補償計算時點等內容,其他企業的公告來看,補充披露的內容也大致相似。

  實際控制人質押仍受關注

  對於各界比較關注的補償資金來源上,公告多數提及,係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的自有資金。

  不過,沈萌認為,當股價波動或疲軟時,員工的資金雖然有所謂兜底但實質上等於放棄了自己資金的機會成本。

  此外,由於此前不少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大股東曾將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進行質押,而在不斷震蕩的行情中,這些質押的股份的平倉風險也一度引發了各界關注,因此,有外界的觀點認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此時發佈倡議全體員工增持自家股票的行為,旨在炒作概念拉高股票價格,以緩解自己此前質押股份的平倉壓力。

  鋻於此,在發佈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倡議全體員工增持股票的補充公告中,除對“兜底”的細節及補償資金來源進行説明之外,對於投資者而言,關注的問題還有這些倡議者此前的質押問題。

  從公告中來看,這些發佈公告倡議全體員工增持的企業中分為兩類,一類是倡議人(即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此前已將持有的股票大部分進行了質押;另一類則是所持股票“十分安全”,並未進行質押或質押比例極低。

  當然,無論是哪一類的股東,都在補充公告中提及,“本次倡議公司及下屬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全體在職員工增持公司股票是建議性行為,是否購買取決於員工個人意願,具有不確定性。”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