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中企被質疑販賣人口股價一天暴跌28% 公司回應

2017年05月15日 13:32:45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2016年公司花了100萬美元打贏了一場惡意訴訟,我們也不介意再花200萬美元告倒一個惡意污衊公司的空頭”——5月11日晚,在經歷了此前的空頭狙擊後,平潭海洋首席財務官于洋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採訪時如此表示。

  5月10日,一份來自Aurelius Value的報告,將 納斯達克上市的一家全球性中國漁業企業平潭海洋企業有限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PME,以下簡稱平潭海洋)捲入了輿論風暴,該公司股價創下了近四年來最大單日跌幅,高達27.8%。

  5月11日晚間,平潭海洋在其官網發佈回應消息,針對報告中的一些質疑提供不同結論的説明。最終平潭海洋股價在上週五收盤時,漲17.54%,報3.35美元。

  緣起:遭到空頭“欺詐”指控

  這份激起市場千層浪的Aurelius Value的報告聲稱,平潭海洋涉嫌從事欺詐和非法活動,並掩蓋了其股票價值可能為零的現實。報告指控平潭海洋的管理層涉嫌故意隱瞞資訊,實際上公司已負債纍纍,同時公司大部分的船舶都是董事長的公司所有,而非平潭海洋。

  在這份報告中甚至指出,平潭海洋大部分的資産利益已經被股東轉移,同時在可能的虛假交易中,平潭海洋向董事長的公司支付了9.1億美元,名義上是換取漁船和漁業服務,而證據顯示,平潭海洋船隊的很大一部分實際上是停泊在廢棄漁業基地中無價值的生銹船體。

  另外報告還聲稱平潭海洋的大部分價值來自捕魚許可證,但其研究表明,這些許可證絕大部分並不存在,甚至平潭海洋大部分的船隊也並不真實存在。

  報告指出,平潭海洋在2014財年獲得8300萬美元利潤之後,由於印度尼西亞政府採取反非法捕魚措施,導致財務業績急劇下降。但其認為,平潭海洋所謂的上述捕魚許可證其實是從未有過。

  回應:核心資産是捕魚許可證

  5月11日晚間,平潭海洋在其官網發佈回應消息,針對報告中的一些質疑提供不同結論的説明。最終平潭海洋股價在上週五收盤時,回調向上漲幅17.54%,報3.35美元。

  “我們不願意跟對方打口水戰,所以我們只是把所有的事實公佈給投資者,相信他們自己能夠判斷事實真相。”于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北京時間5月11日晚間公司發佈的回應公告中,甚至將公司現有的140艘船的執照照片上傳。

  而這一目的其實是為了説明平潭海洋船隊的真正價值。

  于洋介紹説,就漁船的造價成本而言,實際也要高於報告中所述。購買價格為150英尺的過洋性拖網漁船的典型建設成本約為150萬美元,但比這個船本身的造價成本更具市場價值實際上是于每艘船舶所需的政府簽發許可證。

  于洋介紹説,處於保護海洋資源的持續發展考慮,中國政府對遠洋捕撈行業實施限制措施,目前我國遠洋捕撈只有2460艘漁船,擁有有資格的國際水域作業的漁業捕撈許可證。由於中國政府限制新牌照頒發,船隊的價值與計程車牌照市場相似,數量有限的牌照價值遠遠高於交通工具本身的價值。

  據介紹,平潭海洋目前經營140艘漁船。平潭海洋艦隊的平均剩餘使用年限約為13.4年。“一艘捕漁船使用年限約在25年左右,但牌照卻是永久的。”于洋表示,如果一艘捕漁船在年限到期之後,可以購買製造新船並繼續使用該船的牌照,同時按照政府相關規定,可以享受各種補貼和貼息優惠等。

  以製造一艘大洋性的漁船的為例,成本約4000萬元人民幣,但有牌照的話,可以獲得30%的政府補貼,另外由政策性銀行提供極低利率的貼息貸款等,可以説基本製造一艘新船幾乎都是依靠融資完成。另外漁船60%的成本支出仍然是燃油,但按照相關政策規定,每張牌照每年可以申請“國際海洋資源補助”(燃油補貼),一年可獲得700萬元~1000萬元人民幣補貼。而一艘大洋性的漁船在正常情況下,每年可捕撈可實現5000萬左右的收入,除去成本因素,約有3000萬元的利潤。

  業績:仍受禁漁令影響

  于洋認為前述報告中質疑卓新榮利用上市公司進行利益輸送的説法完全站不住腳。其表示,公司在2013年上市後時,係遠洋捕撈和疏浚雙主業,當時受到大環境影響,相關疏浚行業業務跌到谷底,上市公司最終將這部分資産剝離,作價5億美金,並由卓新榮個人買下。而在2014財年平潭海洋獲得8300萬美元利潤之後,第二年便遭禁漁令影響,公司捕魚業務一度陷入停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平潭海洋CEO 、實際控制人為卓新榮(原名:卓龍雄,2010年移居香港),總持持股比例為56%。另據公開資訊顯示,卓新榮個人名下的産業還涉及 路橋建設、房地産,同時其還投資了多家銀行股權。

  據平潭海洋公告顯示,印尼政府于2014年12月初頒布了為期六個月的暫停發放新的捕魚許可證及更新許可證的禁漁令,以便印尼海洋和漁業部(MMAF)能監管現有漁船的捕魚作業,打擊非法捕魚活動。因此,為了配合印尼政府的捕撈許可證檢查程式,印尼政府通知所有獲得許可證在印尼海域作業的漁船均需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公司于2015年2月起停止了所有漁船在印尼海域的捕撈作業,由於公司大部分的收益來自這一海域,影響嚴重。

  2015年11月,印尼政府宣佈禁令結束。公司預計印尼漁業部會執行新的漁業政策,恢復許可證更新程式,但到目前為止印尼政府還未實施新的漁業政策。在這過渡期間,禁漁令將持續對公司業績有重大影響。

  根據公司2016年財報顯示,相較于2015年6070萬美元的營業收入,2016年營業收入為2050萬美元。由於上文提及的禁漁令,相較于2015年280萬美元的毛利潤虧損和-4.6%的毛利率,2016年毛損達880萬美元,毛利率為-42.8%。相較于上期1840萬美元歸屬於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即每股基本和稀釋收益為0.23美元,2016年歸屬於公司所有者的凈虧損達1550萬美元,即每股基本和稀釋收益為-0.20美元。

  于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儘管遭受到印尼禁漁令的較大影響,2016年卓新榮還向平潭海洋累積提供了3億多美元借款,並在2016年財年末,公司對其個人還剩餘1.8億美元的欠款未償。

  不過,從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公司已經逐漸恢復了30%左右的産能,而公司對卓的欠款也已還清。

  據悉,目前公司38艘漁船已經開始正常作業,其中12船舶在孟加拉印度灣,13艘船隻在印度 太平洋海域作業,4艘在太平洋,2艘國際水域作業(2016年12月以來在西南 大西洋和東南太平洋國際水域作業)。

  前景:70%産能恢復需待解禁

  不過對於平潭海洋依然“留守”在印尼海域的104艘船是如何考慮的呢?于洋認為,從消息面看,印尼政府實際上在2015年年底就已經解除了禁漁令,但新的許可令暫時還未發佈,其樂觀預計在2017年年底將有望頒發新的許可,同時印尼阿拉佛海域海産資源豐富,漁船可在此捕獲更高的經濟價值,平潭海洋在印尼已經開展了30多年的業務,和印尼政府關係良好,而此次禁漁令也並非首次。

  “其實要恢復産能,我們隨時都可以將船隊轉移到其他獲得許可的海域,不過印尼海域一旦正式開禁,由於牌照政策限制,我們就很難回來。”于洋如是表示。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