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郵幣卡市場亂象:餡餅陷阱滿天飛 幕後操縱手段多

2017年02月27日 11:19:03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2月中旬,長春市民劉女士向媒體投訴,稱自己跟微信群炒郵票“被騙”;緊接著,北京市徐女士在某郵幣卡交易中心半個月虧損70%後,交易平臺“失聯”;2月16日,又有多名投資者聲討青島九州郵幣卡交易公司……

  面對波瀾不斷的郵幣卡電子交易市場,記者日前進行了採訪,了解到“郵幣卡電子盤”在問世3年多來儘管發展迅猛,但市場內種種亂象也日益突出。

  餡餅、陷阱滿天飛

  “去年10月,有人推薦我玩郵幣卡,説是零門檻、超賺錢,並把我拉進了一個微信群。今年1月,根據群裏老師指點,我買了《三輪兔》郵票,可買進後就開始天天跌停,根本賣不出去……”提起自己的遭遇,此前從未涉足過郵幣卡市場的長春市民劉女士欲哭無淚。

  郵幣卡,統指各種集郵品、紀念幣、電話卡等。2013年,郵幣卡現貨市場被搬到線上,創造出類似股票交易的郵幣卡電子盤,賣家可將藏品拿到文物交易所鑒定後,以實物掛牌的方式上市,供投資人在文交所電子平臺上參與買賣。這一“網際網路+文化+金融”的舉措,使郵幣卡從昔日的小眾收藏品變成了大眾投資理財項目。

  此後,該市場一度行情瘋漲,有的郵票一年內竟從300多元漲到了7萬元,價格飚升200多倍。如今,經營此項業務的文交所已達100多家,並通過各種方式“吸引”了幾百萬玩家入場。

  然而,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而且,這種風險並不僅僅來源於行情本身的波動。

  平時炒股的徐女士,去年底被拉入一個郵幣卡QQ群後,受“高收益”誘惑,在東北大宗郵幣卡交易中心開了戶,小賺不久,即在半個月內虧損7萬元。“群裏老師每天發資訊,指導該怎麼操作。”徐女士説,掙了點錢後,她按老師要求增加投資到10萬元,並大量買入了對方介紹的郵票,但該郵票從此大跌不止。

  和劉女士、徐女士一樣,很多投資者並無郵幣卡現貨收藏經驗,對郵幣卡電子盤也不甚了解,多是被人拉進炒郵幣卡的微信群、QQ群後,在老師的指點下迅速獲利,然後跟著老師下單,直至大幅虧損,方知墜入“陷阱”。

  幕後操縱手段多

  小趙曾是某郵幣卡發行商的業務員,主要工作是通過網路拉投資人進場。“公司弄來許多股民的QQ號、電話號,讓我們想盡辦法加對方好友,然後拉進一個群。當然,群裏有不少我們的人,包括講解老師。對於不按老師推薦下單的,我們都會pass掉,留下‘人傻錢多’的,等他們嘗到甜頭,天上掉下來的就不再是餡餅了……”小趙介紹,公司給他們的提成為3%,也就是説,如果拉來100萬元投資,業務員便可得3萬元提成。

  據了解,在郵幣卡市場,發行商扮演著多重角色,既向平臺提供産品、負責産品推廣,還直接參與交易,成為“莊家”。而與其利益相關的文交所,也可參與交易,並能通過後臺隨時了解客戶持倉狀況,可謂“既打牌又看牌”。

  “收藏行業透明度低,藏品價格常取決於産品的稀缺性和供求關係,因為郵幣卡這類資産沒有統一的評估標準,面對不懂行的普通投資者,文交所和發行商聯手‘做扣’很容易。”玩家李先生告訴記者,“郵幣卡的上市定價基本上都遠高於線下實物價格。比如,發行商在現貨市場以3元錢一枚收集的郵票,拿到文交所掛牌時可能會溢價挂到30元一枚。有時發行商還會設法壟斷現貨市場資源,人為造成一票難求的假像。如果這個産品剛上線,莊家出掉10%的貨就已經回本,後邊怎麼玩都保賺。”

  亟待加強監管

  “郵幣卡市場本身就是一種財富再分配場所,拼的是對真正遊戲規則的把握。其實,散戶還是有不少賺錢機會的,比如,在莊家拉升後、出貨前,及時把自己手中的票賣掉。但如果根本不懂郵幣卡行情,又不研究透遊戲規則,自然要交不少學費。”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零和博弈中,比的就是誰更精明、更專業。

  在這場博弈中,相對於散戶,發行商和文交所佔據著資金和資訊優勢。可即使普通投資者感覺市場受到了操縱,一般也缺乏有力的指認證據。

  “至於通過微信、QQ引人入轂,是很多行業都在用的一種行銷套路。”這位業內人士指出,群裏所謂的老師,絕不會透露自己真實身份,表面上,他們只是給投資者提建議,一旦投資者大幅虧損,他們就會建議等市場回調,甚至銷聲匿跡,讓人查無可查。

  據了解,各省、市金融辦作為文交所的監管部門,一般只監管到申報的具體交易品種、交易模式,具體業務、交易過程和交易數據則處於“管理真空”。

  2016年,我國郵幣卡電子盤成交數據已是2015年的2.8倍。專家指出,要使這一市場持續繁榮發展,必須儘快完善行業監管規則和手段。同時,投資者也需擦亮眼睛,提高對騙局的辨識能力、提高自己的行業知識水準,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謹慎投資。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