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資本眼中的人工智慧:投資人比創業者多

2016年10月17日 10:20:22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每經實習記者 張壽林

  “在國際競爭領域,人工智慧是重大的戰場,這裡創新創業的空間無比寬廣。就像當年的核技術,已經應用到很多方面,包括醫療、能源,遠不是研究武器那麼簡單。”10月15日,在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承辦的“雙創面對面”論壇上,地平線機器人技術研發有限公司創始人于凱表示。

  中國科技傳播中心副主任毛大慶向參會者分享説,科學界預測2100年前的十大有關科技的突破包括:讀心術、視網膜輕鬆上網、人體器官商店、滅絕動物的復活、延緩衰老、變形術、人機融合、建造星際飛船、太空電梯、戰勝癌症等,其中一半是人工智慧,一半是醫療健康。

  在中國,以AR/VR為代表的人工智慧在投資界不斷升溫。但人工智慧的IP又有多少呢?有投資人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感慨,“這一領域的投資人比創業者還多。”在多數人眼裏,人工智慧的火熱場景看起來更像是一場虛火。

  不過毛大慶告訴記者,“人工智慧不是單談人工智慧的一個演算法或一個産品,更多是要能夠撬動傳統行業變革的問題。最終,所有的行業都會被人工智慧改變,大家關注人工智慧不要在表面關注,而是要看長遠和垂直的發展。”

  需國家鋪設底層技術

  “弄一個小機器人去賣了,以為那就是人工智慧?如果都停留在這個層面,人工智慧很難蓬勃發展。”毛大慶認為,應該將人工智慧放在國家戰略層面來看。

  他認為,人工智慧是國家戰略性的事情。人工智慧發展要求投入很多,需要國家在底層技術上進行鋪設和投入,僅靠天使、創投遠遠不夠。美國、英國、德國都做了很多國家性的基礎設施的投入。比如今天核技術已經滲透到方方面面,若不是國家戰略,進行底層技術鋪設,就沒有今天這麼紮實。

  科大訊飛輪值總裁胡鬱也表示,要從全球歷史發展角度來看人工智慧。美國政府把人工智慧作為繼星球大戰計劃、核計劃之後進一步稱霸全球的戰略,是美國下一階段在全球保持霸主地位的支點。這絕對不只是簡單做出一些智慧化産品和硬體,而是人工智慧理論和技術的系統體系,以及他們在各行各業中的深入應用。

  在胡鬱看來,現在所説的網際網路創新和移動網際網路創新,在底層、系統、原創層面並非中國控制,手機作業系統、移動網際網路的網路協議都是美國的。在下一輪技術變革中,中國有控制的機會,但需要組合,就像人工智慧,用在非常多方面,必須做持續長期的核心和各個點上的技術創新。

  應關注長遠和垂直髮展

  在不少人看來,目前人工智慧投資存在“僧多粥少”的情形。

  于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一領域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可以撬動未來的可能性很多。好的項目確實少,這是現實。另一個現實情況是,大家都在摸索,並沒有成熟的模式,這恰恰是大家思考的問題。在2000年以前,整個網際網路都沒有盈利模式,恰恰是這種不確定性才是未來的機會,但人工智慧這個大趨勢是非常確定的,它會改造我們的教育,改造智慧交通、農業、生産、物流,這一點毋庸置疑。

  胡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技術成熟曲線顯示,任何一個新技術剛來的時候,會被瞬間拉起高峰然後回落。技術發展要經歷啟動期、換擋期再趨向成熟的過程。

  他表示,人工智慧為什麼在歷史上有三次浪潮,這也和人性有關。後者導致了它會在某個階段會出現投資人比較多的情形。

  他提醒説,人工智慧投資週期長,需要厚積薄發。人工智慧和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是兩個不同賽道上的事物,投資物聯網和移動網際網路,只要時機對、技術人員到位,就很容易退出來,而投人工智慧需要冒著很長時間沒有收穫的風險。

  不過他也表示,人工智慧的外延很廣闊,不能單單落在發明人工智慧的演算法這件事上。人工智慧需要跟行業結合,相比純網際網路行業,它對企業的發展要求更高。因為要深度地和每個行業進行融合,比如到底採用何種産品形態,怎樣的商業模式等。這不單單是人工智慧企業的事情,而是所有的行業怎麼認識人工智慧改造傳統行業的問題。

  毛大慶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表示,談人工智慧不是單談演算法,或者單個産品,更多是要能夠撬動整個傳統行業的變革。最終所有的行業都會被人工智慧改變,大家關注人工智慧不要在表面關注,更多是長遠和垂直的發展。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