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萬能險套上“緊箍圈” 險企舉牌面臨資金挑戰

2016年09月12日 08:43:35  來源:國際金融報
字號:    

  資料圖片

  萬科股權之爭將萬能險推至風口浪尖。保監會連發兩份通知,強化人身保險産品監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針對萬能險産品的一系列監管新規。萬能險保費規模逐漸被壓縮,險企舉牌面臨資金方面的挑戰。

  “寶萬之爭”的不斷演化,讓萬能險走到了聚光燈下。

  就在“保險恐淪為融資平臺”、“拿投保人錢到處舉牌風險巨大”的質疑聲一浪高過一浪之時,9月6日,保監會連發兩文,《關於強化人身保險産品監管工作的通知》(下稱《監管通知》)和《關於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精算通知》),從産品精算、預定利率、銷售佔比等多方面對以萬能險為代表的中短存續期産品進行了限制。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規産生的影響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大批不符合新要求的現有人身險産品將停售,同時一批新産品將上線;二是,部分萬能險或投連險佔比過重的保險公司將面臨較大的轉型壓力。

  防範利差損風險

  據悉,萬能險在美國已有37年的歷史,2000年引入中國。2012年至2015年之間,隨著險資運用開放,萬能險成為中國一些險企開拓市場的“利器”。至2015年,中國有約60家人身險公司銷售萬能險産品。

  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披露的數據,2015年中國保險行業萬能險保費收入達7647億元,佔總保費比例的32%。

  而險資頻繁舉牌和“萬寶之爭”的持續發酵,使萬能險成為眾矢之的。萬能險是一款兼具保障和投資儲蓄功能的人身保險産品。保監會一再表示,堅持“保險姓保”,不能淪為某些大股東的融資平臺。

  記者注意到,此次監管趨嚴首先表現在再度將萬能險預定利率上限從3.5%降至3%,下調了0.5個百分點。

  據了解,2015年,保監會下發了《關於萬能型人身保險費率政策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將萬能險預定利率從2.5%調整至3.5%,曾將更多的定價主動權交由市場參與主體。

  保監會方面稱,此番下調是根據市場利率下行情況,防範利差損風險,同時增強保險公司未來履行合同義務的能力。

  一位保險業人士指出,“近年來,高舉‘高利率收益’旗幟的萬能險等産品在市場上佔據較大份額,但在利率步入下行通道後,投資端倘若無法取得高收益,就會導致‘利差損’。與此同時,萬能險等産品設計期限較短,“短錢長投”問題普遍存在,資金錯配隱藏兌付風險。”

  “此次新規的出臺是監管部門為行業穩定做出的技術性安排。”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教授郝演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做很多理財型的保險可能使得保險公司面臨嚴重的利差損,這會對客戶資金産生直接影響。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保險公司應該作出適當的安排和調整。

  國信證券保險行業分析師陳福認為,預定利率是受保險合同保護的收益率,降低預定利率就會降低保戶對萬能險偏好程度,間接增強其他險種吸引力。

  部分險企面臨轉型壓力

  為提升保險産品的風險保障水準,《精算通知》規定,保險公司開發銷售的個人定期壽險、個人兩全保險、個人終身壽險和個人護理保險産品,死亡保險金額或護理責任保險金額與累計已交保費或賬戶價值的比例應符合以下要求:18至40周歲,比例下限為160%;41至60周歲,比例下限為140%;61周歲以上,比例下限為120%。

  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壽險精算師透露,“市場上在售的萬能險産品大多並不滿足以上規定,因此一大批産品將停售,同時將出現一波符合新規要求的新産品上市潮。”

  據介紹,目前多數萬能險對意外身故的保險金額與累計已交保費或賬戶價值之比為150%,其他身故的比例為120%。對比之下,新規將主要年齡段的死亡保險金額比例由120%提高至160%,提高了40個百分點,強化了保險的保障作用。

  按照《精算通知》要求,對不符合規定的保險産品,應當在2017年4月1日前全部停售。這就意味著險企要對大量萬能險産品進行調整或重新開發設計。

  此外,萬能險的佔比過高,成了保險企業面臨的一大轉型壓力。記者統計發現,在76家壽險公司中,今年前7個月萬能險保費佔比超過50%的險企共有21家,萬能險業務佔比超過80%的險企有10家,其中5家的佔比超過90%。

  而保監會對中短存續期業務佔比的新規定則要求,自2019年開始,中短存續期業務佔比不得超過50%,2020年和2021年進一步降至40%和30%。這意味著,5年之後,保險公司的中短存續期産品至多不能超過30%。

  “萬能險佔比越高的險企未來幾年的轉型壓力越大,必須從産品設計、銷售渠道等多方面來轉型,壓縮中短存續期産品佔比。”有業內人士分析,對於國壽股份、平安人壽、新華保險、太保壽險、泰康人壽、人保壽險、太平人壽等原有的市場“老七家”保險公司來説,保監會的新規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險企舉牌面臨資金挑戰

  今年以來,監管層頻頻出手。年初,《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産品有關事項的通知》、《關於加強組合保險資産管理産品業務監管的通知》等政策相繼發佈,監管效應逐漸顯現。2016年4月全行業萬能險規模已經出現環比負增長。

  前不久一則“6000億萬能險將陸續撤出A股”更是攪動了市場不安情緒,導致A股出現短暫恐慌性下跌,隨後保監會出面進行緊急辟謠。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A股全部發佈2016年中報的上市公司中,共有142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中出現了萬能險的“身影”。A股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上半年A股共涉及萬能險資金的上市公司,報告期內持倉股數共計約79.5億股,持股市值達1103.46億元。

  如今,政策靴子落地,並沒有對萬能險在A股的存量投資有退出規定。投資者懸著的心總算可以放下,至少目前市場存量沒有暫時影響。

  資本市場也作出了“正面”反應,相關保險舉牌概念股在9月7日沒有明顯震蕩,A股成交明顯回升,重上5600億元大關。

  郝演蘇認為,此次政策的出臺有利於更好地維護保險行業群體的利益,加強保險行業的穩定性。對A股來説是長遠利好。

  根據此前公佈的保險業“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全國保險保費收入將達到4.5萬億元左右,保險業總資産或將達到25萬億元左右。有分析稱,這意味著將有源源不斷的險資進入股市,增強流動性、穩定市場。實際上,保險業與資本市場向來互相依賴,保險資金需要在資本市場增值,資本市場則需要險資這一源頭活水。

  不過,陳福指出,新規中長期對萬能險銷售會産生抑制,資産驅動型公司或面臨一定流動性壓力,未來關鍵看其産品結構調整是否順暢,大規模舉牌已難持續。

  安信證券預計,規模已出現明顯環比增長的萬能險,後續保費規模將進一步壓縮,險企舉牌面臨資金方面的挑戰。(王麗穎)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