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銀河資本與私募對簿公堂 曾因風控不達標被罰

2016年09月01日 08:37:08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近日,銀河基金子公司銀河資本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河資本”)與上海青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昀投資”)對簿公堂一事吸引了諸多目光,而起因則是二者共同冠名發起的一隻資管産品成績不理想。

  據悉,二者的最大分歧是,這款名為銀河青昀9號的資管産品在第一次觸及清盤線時,青昀投資選擇了追加資金令其凈值恢復至1元可以繼續運作,但直至該産品到期清算時,業績始終未見改觀,故而銀河資本以此為藉口,不退回追加資金,由此引發訴訟。

  資管産品套利不成“蝕把米”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近日,一起民事訴訟案件把銀河資本與青昀投資的矛盾公開化。事情的起因是,2016年5月23日,成立滿一年的銀河青昀9號資管産品迎來到期清算,作為銀河資本和青昀資本共同冠名發起的第十隻資管産品,其成績單並不理想。

  銀河資本提供的資料表明,到期清算分配時,整體産品份額凈值約為 0.983元,其中,A類份額凈值為1.064 元,B類和C類份額凈值均為 0.763元。對於B類、C類的虧損問題,銀河證券認為,主要是杠桿的原因造成的,B類、C類承擔了杠桿效應後的虧損。

  雖然杠桿份額虧損嚴重,但在銀河資本看來,整體上的運營情況似乎沒那麼糟糕。銀河資本表示,在銀河青昀9號從成立到清算期間,A股滬深300指數大幅下跌36.23%,而銀河青昀9號到期清算時整體産品份額凈值為0.983元,僅虧損1.7%,遠低於同期大盤跌幅。

  據悉,為了防範風險,在産品合同中還設置了0.97、0.95元兩條預警線和0.93元的止損線。成立不久後,銀河青昀9號就在2015年6月中旬遭遇股災而觸及預警線3 次,觸及止損線1次。為了讓該産品能夠繼續運作,青昀投資追加了1450萬元。追加資金按其他收入納入估值後提升了整體産品份額,從而達到了合同約定的1元,該産品繼續投資運作,直至到期清算。

  遺憾的是,直至到期清算,青昀投資追加的資金都未能拿回。銀河資本給出的解釋是,自追加恢復交易到産品到期清算,銀河青昀9號份額凈值自始至終從未到達1元以上,追加的增強資金未能滿足産品合同約定的提取條款,所以追加的增強資金不再退回。因此,銀河資本被青昀投資告上法庭。

  但根據報道,人民法院已作出了民事裁定,認為此案件應當由投資顧問合同約定的伸裁機構管轄,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範圍,駁回青昀投資向銀河資本追討“追加資金”的起訴。但該裁定書目前處於上訴期,尚未生效。不過青昀投資則表示,公司目前未收到任何駁回的書面材料。

  投資者質疑銀河資本不作為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據業內人士透露,銀河資本和青昀投資本來有著很美好的合作歷史。青昀套利1號産品募集金額1.05億元,投資者人數僅有4人,在它運作3個月之後凈值表現優異,青昀套利1號産品在前一波牛市期間到期清算的時候,青昀投資間接獲得了2000余萬的收益。

  隨後,青昀投資與銀河資本決定“合作”複製1號産品,連續發行了2-10號青昀套利産品,青昀套利系列産品管理規模迅速達到20.112億元。2015年6月15日,青昀套利9號産品凈值達到運作以來的最高點,基礎份額單位凈值1.1031元,基金總資産達到3.4億元。當日B類單位凈值達到1.3757元,即這部分投資者的浮盈超過了37%。

  但後來事情的發展出乎各方的預料。進入2015年6月中旬,大盤和各類指數遭遇斷崖式下跌。6月29日,青昀套利9號産品凈值跌至0.9648元,首次跌破了0.97元的預警線,B份額的凈值則從高點1.3757元跌到了0.8486元; 7月7日,青昀套利9號跌破了0.93元的止損線,報0.9254元。在此之後,母基金凈值不斷刷新新低,而B份額承擔了杠桿效應放大後的進一步虧損。

  然而,此時多數投資者並不知曉情況已惡化到如此地步。據投資者稱,投資顧問在6月29日通過微信發佈的産品B份額凈值還在1.08元,實際凈值已經低於1元;之前也有部分投資人注意到産品凈值下跌幅度過大,和銀河資本、青昀投資做過溝通,要求控制風險,得到了一些“凈值低估、凈值實際沒有這麼低、風險可控”的解釋。

  “個別投資人隱約感受到産品可能爆倉了,但是沒有確認,因為投顧一直説估值有錯誤,有在途資産未計入、凈值被低估之類。因此沒有正式通知,無法確定是否爆倉。”投資者稱,在産品遭受重大損失的時候,銀河資本則完全袖手旁觀。

  但依據合同,銀河資本青昀系列1-10個專戶産品是由銀河基金子公司銀河資本發行的分級基金套利産品(其中一款為主動管理型平層産品)。投資顧問均由青昀資本擔任,由它向銀河資本提供操作建議。銀河資本認為自己是名義管理人,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青昀資本是實際的管理人,所以並不應該承擔相應責任。

  曾因風控不達標被證監會處罰

  實際上,銀河資本專戶爆倉是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縮影。過去幾年,基金子公司野蠻成長,通道業務更是風靡整個行業。一些基金子公司對投資策略了解有限,不具備相應的風險識別、風險控制能力,甚至不具備相應的運作、清算能力,就倉促推出産品,把産品管理的投資運作、風險管理悉數交由投資顧問,投資人的委託資産任由投資顧問處置,管理漏洞頻繁出現。最近兩年隨著大量産品的集中運作到期,違約和追責問題正在集中爆發。

  去年底時,證監會曾對多家基金子公司進行過處罰,而銀河資本也在其內,雖然當時並未對處罰原因作出具體説明,但事後真像還是大白于天下了。

  21世紀經濟報道稱,據接近監管層人士透露,銀河基金子公司銀河資本的違規原因,與部分私募外包型産品未通過相應風控程式有關。

  “在檢查中,發現銀河資本的一些産品下設了子單元,並且是含結構化的,分優先級和劣後,優先拿固定收益,然後投資和操作則由劣後來執行。”一位接近監管層的基金子公司人士透露,“這個是典型的利用交易系統功能來實現為劣後做配資。”

  值得一提的是,交易子單元與配資活動中影響較深的傘形信託具有類似的結構。在該模式下,信託公司或基金子公司通過第三方系統將資管計劃拆分成多個交易子單元、子賬戶,再將該類賬戶交于客戶使用。

  不過,銀河資本所採取的該類業務或與市場中理解的配資活動並不完全一致,其面向對象更多為私募基金管理人等機構客戶。

  但銀河資本針對該類結構化産品,採取了“事後分析”的方式進行風險控制,而部分産品並未通過系統風控,僅為風控人員進行人工識別,這也成為其觸碰違規紅線的原因之一。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該類結構化産品涉嫌違約的另一個起因,則在於市場中出現了以結構化私募基金為形式的配資業務鏈條。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