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第三方支付成洗錢"黑洞" 涉案動輒逾千萬元

2016年08月10日 16:32:57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近日,因平臺漏洞屢屢被犯罪團夥用於轉移贓款、套現獲利,18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被公安部列為重點監管和整改對象。

  近年來,作為網路交易結算支付手段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快速發展。僅去年,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交易的資金就超過20萬億元,目前擁有中國人民銀行發放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多達270家。與此同時,電信網路詐騙等犯罪團夥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移贓款和洗錢的案件在全國頻發,不少涉案金額超過千萬元。

  一些中小第三方支付平臺成轉移贓款和洗錢“黑洞”

  7月以來,福建廈門接到電信網路詐騙報警上千起,其中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移贓款佔到一半以上,涉案金額近千萬元。這並非孤例。今年以來,北京、天津、山西、陜西、四川、河北、安徽、廣東等多地公安機關發佈相關預警。

  “一些中小型第三方支付平臺為搶佔市場,忽視系統安全建設,監管嚴重滯後。有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發放的POS機層層轉包,被詐騙分子刷卡套現轉移贓款。”公安部刑偵局相關負責人説。

  據“新華視點”記者調查,詐騙團夥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移贓款和洗錢的手段主要有三種:通過一些第三方支付平臺發行的商戶POS機虛構交易套現;將詐騙得手的資金轉移到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線上購買遊戲點卡、比特幣、手機充值卡等物品,再轉賣套現;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功能,將贓款在銀行賬戶和第三方支付平臺之間多次切換,使得公安機關無法及時查詢資金流向,逃避打擊。

  今年7月18日,廈門市民林先生被詐騙分子以“領取環保補貼”為名,向對方銀行卡賬戶轉賬4.9萬餘元。

  “詐騙得手後,詐騙分子立即將銀行卡內資金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樂富發行的商戶POS機,虛構交易刷卡套現。”廈門市公安局反詐騙中心民警告訴記者。

  今年4月,石家莊警方破獲一起涉案達2000余萬元的電信詐騙案。詐騙分子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將涉案資金用來購買遊戲點卡、手機充值卡等,然後出售套現。

  用虛假資訊可隨意註冊賬戶,POS機亂象叢生

  公安部刑偵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一些第三方支付平臺公司對賬戶審核把關不嚴,詐騙分子用虛假資訊註冊賬戶後,綁定非實名銀行卡轉移贓款。

  今年1至5月,廈門反詐騙中心共接報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移詐騙資金的警情1606起,佔詐騙警情總數的36%。廈門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民警陳鴻説:“在多起案件中,詐騙分子一旦詐騙得手,立即將銀行卡內資金轉到多個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這些賬戶全部是虛假資訊註冊,警方偵查線索就此中斷。”

  福建泉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一大隊大隊長陳宗慶説:“傳統電信詐騙案中,詐騙團夥主要通過銀行卡轉移贓款,涉案資金在多個銀行卡之間拆分轉賬、取現。近年來,公安機關和銀行間建立快速查詢、凍結機制,第一時間就能對涉案銀行卡賬戶進行凍結,掌握資金流向。但第三方支付平臺沒有建立這一機制,涉案資金一旦轉入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公安機關必須到平臺企業總部現場查詢。往往等公安機關查清資金流向時,贓款早已被取現或消費。”

  更為嚴重的是,一些第三方支付平臺安全標準較低,網路系統建設嚴重滯後,案發後甚至不能協助公安機關查詢資金流向和準確交易資訊,了解商戶和交易者身份。

  此外,多家第三方支付平臺發行的商戶POS機亂象叢生。陳鴻説:“一些第三方支付平臺為搶佔市場,推出了POS機‘T+0’結算業務,把通過POS機轉入的資金墊付給使用人,使其不受轉賬資金需要經過銀聯結算後第二日才能到賬的限制,當日即可取得資金,第三方支付平臺從中收取高額利息。這一業務經常被詐騙人員利用。”

  公安部刑偵局相關負責人稱,一些第三方支付平臺對POS機業務層層外包,對終端使用者難以有效監管。

  賬戶實名制仍未落實,第三方支付平臺應接受類銀行嚴格監管

  近年來,央行多次出臺文件對第三方支付平臺予以規範。包括要求支第三方支付機構建立健全客戶身份識別機制,採取有效的反洗錢措施,對支付、轉賬金額限制等。

  “央行出臺規範措施時,常常在第三方支付行業引發反對。一些第三方支付平臺不落實監管部門的要求,為搶佔市場一味追求交易便捷,引發洗錢風險。”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説。

  多地公安機關辦案民警告訴記者,目前,一些第三方支付平臺沒有落實嚴格的賬戶實名制,詐騙團夥通過銀行卡向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金額不受限制。

  記者日前登錄多家第三方支付平臺網站,註冊賬號並綁定銀行卡,發現僅僅被要求填寫姓名、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銀行預留手機號、短信驗證碼等資訊,造假相當容易。

  有媒體報道,中國人民銀行正牽頭成立線上支付統一清算平臺--“網聯”。魯政委認為,建設“網聯”平臺是加強第三方支付平臺監管的有效措施。“網聯”是資金流轉的中樞平臺,所有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資金流轉將“借道”“網聯”平臺並留存數據,監管部門可以清楚地觀察網路交易和資金流向,降低洗錢風險。

  “不少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資金規模達到千億量級,實際上充當了商業銀行的角色,應當接受嚴格監管。要通過完善平臺系統建設、責任追究等手段,嚴防第三方支付平臺淪為網路詐騙‘黑洞’。”魯政委説。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