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全國疑被小龍蝦放倒病例增多 上海仍為散發輕症

2016年08月02日 14:09:23  來源:新民網
字號:    

  【新民網·最新報道】昨天,新民晚報新民網報道了家住金沙江路的吳先生一家五口出現不適,全身肌肉酸疼,腰背疼痛明顯。送醫檢查後發現,一家五口除一人檢查結果正常外,其餘三名女性及兒童均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而當晚,他們曾食用過小龍蝦。記者最新獲悉,涉事飯店證照齊全,已排除食物中毒可能。

  今年夏天,各地出現了多起疑似與小龍蝦相關的橫紋肌溶解症病例。據統計,今年7月份僅江蘇和安徽就發生了60余例。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今天從上海市疾控中心獲悉,截至目前,上海發生的病例為少量散發病例,都為輕症,無死亡病例。

  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説,橫紋肌溶解症是由於固定姿勢壓迫肌肉、過度運動、高壓電電擊、全身性痙攣、燒傷、被重物壓傷、缺血、癲癇發作、脫水、酸中毒、酗酒以及過量服用藥物等原因導致的橫紋肌損傷,細胞膜完整性改變,細胞內物質大量進入循環系統,引起的生化紊亂和臟器功能損傷綜合徵(主要是腎損害)。

  1924年在Baltic地區Konigsberg haff 灣爆發了以“嚴重肌痛合併醬油色尿液”為主要特徵的疾病,即橫紋肌溶解症,當時被命名為“哈夫病”。病因至今未明,但患者均食用過烹制好的魚類。2008年,瑞典、美國、巴西等國報道過幾十例病例,可疑食物均為魚類。2001年9月在路易斯安那州報道了9例患者,可疑食物為小龍蝦。此後,我國報道了多例疑似小龍蝦引起的“哈夫病”。今年7月份,發病人數明顯增加。好在患者病情總體較輕,沒有出現死亡病例。

  市疾控中心專家指出,引起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多達100多種,食物僅是其中的一種原因。疑似食物引起的橫紋肌溶解症,稱為“哈夫病”。疑似食物包括水牛魚(美國加州)、小龍蝦,還包括牛蛙、鱸魚、基圍蝦、三文魚等。也就是説,“哈夫病”並不是小龍蝦的“專利”。小龍蝦引起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機理至今不明,還存在較多疑點。洗蝦粉、保鮮劑、重金屬、抗菌素、某某毒素,而這些都是猜測,目前沒有證據證實。

  “雖然食用小龍蝦患上橫紋肌溶解症的幾率很小,不必過度擔心,但仍需適量。”市疾控中心專家建議特殊人群慎食、不食小龍蝦,包括患有痛風症、高尿酸血症和關節炎者不宜吃,更不要搭配啤酒,以及孕婦和乳母、過敏體質者、胃腸敏感者、具有橫紋肌溶解症致病因素的人群等。(新民晚報新民網 李若楠)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