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人物

周要田的百億健康農業夢

2016年10月25日 15:26:26  來源:中工網
字號:    

  4年堅守打開有機大米市場,年産1500萬斤;計劃打造百億“真有機”産業

河北尚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要田

  4年,2萬畝有機稻田,179項農殘未檢出,1500萬斤有機大米,直供62500個家庭……河北尚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要田規劃的百億健康農業夢,今年邁出了嘗試性的一小步。

  周要田,人如其名。在他看來,“這個名字註定這輩子就是要跟土地打交道了。”

  2012年,周要田和幾位村民一起承包了1000多畝土地,準備在“種地”這個老本行上幹出點名堂。但要在高投入、低利潤的傳統農業突圍,幾位河北農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第一年試種高産水稻品種獲得大豐收,卻因市場認可度不高遇冷。第二年引入外部資本擴大規模,但投資方因缺乏信心又撤回資金……

  經歷種種困難,4年後,還是在柏各莊這片土地上,周要田的“種地生意”已發展為種植面積超2萬畝、集育苗——種植——加工全産業鏈為一體的現代化有機農業科技公司。

  “這塊有故事的土地,也是我心中的一片凈土”,已身為尚墨農業董事長的周要田依然保持著對土地的那份敬畏和堅守。

  對於未來,周要田還有更大的野心:打造産值超100億元的有機集團,讓“柏各莊大米”重現往日輝煌。

  談創業 力克困難鍾情有機農業

  “‘要田’就是要在生養我的土地上做點事情。祖祖輩輩對於土地的情結,從我的名字就已經傳承下來了。”

  新京報:當年為什麼選擇投資農業?

  周要田:這一輩子算是跟土地叫上板了,離不開種地這個老本行。從歷史角度講,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造就了柏各莊的健康農業發展基礎。《紅樓夢》裏有柏各莊“胭脂稻”的記載;日軍侵華時,柏各莊大米被嚴格控制供應,你説牛不牛?

  我1984年退伍回家後一直想帶村裏人做點事,1999年開始種地搞試驗田,後來還跟四川的種業專家探索高産水稻種植,衝擊單畝最高産量。2012年,覺得在國內食品安全和消費習慣改變的情況下,有機健康産業大有可為。於是,我們6個村民創辦了合作社專門種植有機大米。我們那時是河北省最早一批土地完全流轉的種植合作社,設立自己的管理細則,雇傭工人專門種植,最開始就朝著現代化農業的方向嘗試。

  新京報:創業過程是否順利?

  周要田:搞有機基地第一年,我的5個“農民合夥人”覺得沒前途全部退出了。當地傳統觀念認為承包土地就應種高效益、高産量的品種,現産現銷賺錢比較容易,而不是搞産量偏低、銷量又不好的有機産品。

  創業時的産品結構、銷售模式也存在問題。最早我們跟四川一家現代種業公司合作,引入高産水稻品種,第一年畝産1100斤大豐收,但消費者認可度不是很好。第二年引入外部資本擴大土地流轉規模,一次性承包了1萬畝地,但投資人對農業信心不足又很快撤資。這種情形下,只有一邊慢慢摸索市場,一邊搞點代加工之類的業務把産能利用起來,依靠海産品的銷售利潤來補貼農業投入。

  新京報:後來又如何從低谷中走出來的?

  周要田:幾年探索下來,我們發現傳統的高産經營模式沒有競爭力,只有全面轉型走高端路線才有出路。從2015年開始,公司大刀闊斧調整産品結構,引入當地傳統品種“128號”、“胭脂米”,引進日本“月光米”、“秋田小町”等優質稻米,目前8個系列年産1500萬斤,形成從中端到高端的多個有機品種,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市場的反響非常好,2015年銷售額2億元,在消費者中也有了口碑。

  談種植 全産業鏈確保“真有機”

  “全程自主可控,這也是高水準有機農業必須達到的條件。”

  新京報:食品安全是個大命題,如何理解並實施你的健康農業?

  周要田:健康農業首先是在種植管理各方面引入科學的管理手段和最新的科學技術,即便成本再高也要攻堅。

  土壤方面,我們2萬多畝基地全部經過3年的有機轉換,修復土壤中重金屬殘留、板結等一系列問題。一年光有機生物菌要投入100噸,成本在360萬元左右,現在整個種植土壤都通過了有機測評。

  水源方面,當地地下水質較差,滿足不了有機農業灌溉需求。我從1999年種地開始,打了6口井灌溉稻米,發現種出來的大米品相、口感較差,於是和當地村民一起引入桃林口水庫的水源用於澆灌,種出來的大米品質一下子就上去了。

  土壤和水質一解決,其他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2013年我們委託檢測機構對有機大米進行了全面檢測,179項農殘、重金屬等指標全部“未檢出”。

  健康農業另一個層面就是食用的健康,未來會做長遠佈局,以大米為基礎,為客戶提供從大米到肉蛋禽魚的一系列供給。

  新京報:公司還建立了青苗培育、稻米加工、無人機植保等系列生産線,這種投入的意義何在?

  周要田:全程自主可控,這也是高水準有機農業必須達到的條件。我們引入了科研、管理、銷售等人才,建立起了一套從育苗、種植到加工的全産業鏈條。

  目前,萬畝基地的種植管理團隊超過100人,種植、收割全部是大型機械作業,生物防蟲製劑則由農業無人機進行噴灑,稻米加工全部在我們自己收購的加工廠進行。這意味著種植的每一株稻米,從種子選育、發芽,到中間的種植、管理,以及到最後的脫殼、拋光加工變成小包裝走向市場,全部在這個有機基地進行,便於對每個環節進行掌控和管理,確保每粒大米都是“真有機”。一份好大米,必須有好的品種,好的土壤,優質的水源,充足的光照以及科學化的管理。比如今年雖是個豐收年,但我們的産能就只供給62500個家庭。

  談發展 打造8萬畝有機農業集團

  “咱也定個小目標,用5年打造一個過百億的健康農業服務平臺。”

  新京報:柏各莊大米在北方聲譽很高,但周邊中小型稻米加工廠遍地,你的有機品牌打算如何破局?

  周要田:目前僅柏各莊一個鎮就有100多個稻米加工小工廠,各家都有自己的品牌和銷售渠道,但很可惜的是,這麼多年外地客商把柏各莊的大米收購一空,貼上東北産區大米標簽出售。這樣導致的一個惡果就是,柏各莊幾乎沒有一個叫得響的品牌。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利用自主可控的産業鏈,逐步對周邊的種植基地、加工工廠進行並購整合,重新打造出一個真正屬於柏各莊大米的有機品牌,通過高附加值的産品在市場上形成溢價,從而帶動企業和周邊産業鏈的發展。

  新京報:未來是堅持大米這個單一品種,還是多元化運營?

  周要田:肯定是多元化運營。將來我們計劃擴大融資,承包下柏各莊鎮的全部8萬畝土地及唐海、樂亭的6.5萬畝蔬菜種植基地,建立渤海灣海産品冷藏加工冷庫,走多元化産品的大健康路線,更好地服務用戶。

  我們目前已經與北京臻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達成合作,還將引入更多合作夥伴,通過共同參股運營來打造出有機健康農業的多個子品牌,計劃5年內打造出一個産值超過100億元,集稻米、蔬菜、肉禽為一體的大型有機農業集團。(記者 李棟 朱新泉)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