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點擊排名

迷你KTV為什麼這麼火?完美避開傳統KTV中的種種尷尬

2017年06月23日 09:20:0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以下,是你可能會在KTV包房中遇到的經典尷尬場景——

  不擅長唱歌,因此在一大群人面前,想唱又不好意思開口;唱得正陶醉時,被別人切歌;遇到“麥霸”,拿著話筒就不撒手;別人點的每首歌,某人都要插一腳進來合唱……最近幾年又有一種新的尷尬出現:一個人專注唱歌卻無人欣賞——其他人都在低頭玩手機。

  不過,對於KTV行業而言,最大的尷尬可能還在於,“年輕人”都不去了。15歲的天津高中生趙梓涵説,她和同學都沒進過傳統的KTV,“家長肯定不讓呀”。

  但是,不去KTV不代表趙梓涵就不能和朋友一起享受K歌的樂趣。接受採訪時,趙梓涵正和兩三個同學從天津南開大悅城商場裏的一個電話亭般的迷你KTV裏走出來,她和同學剛在裏面唱了一小時。這已經是趙梓涵第三次來玩了,“喜歡唱,又覺得商場裏很安全,不像一般的KTV,可能環境會很複雜。”

  KTV包房“尬唱”終結者

  市場上常見的迷你KTV,一般是個大約可容納3到4人的透明玻璃房,面積2平方米左右,設有一套觸屏點歌和播放系統、兩副耳機、兩隻話筒、兩個高腳凳。

  用戶用手機掃二維碼即可進入系統,選擇時段,通過手機付費來點歌、唱歌。一曲唱罷,系統給出評分,歌聲將被同步錄製下來,保存在微信中,也可分享到朋友圈。

  在“小亭子”裏唱歌,完美避開了傳統KTV中的種種尷尬場景。這讓迷你KTV有了成為KTV包房“尬唱”終結者的潛力。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裏,用戶大可以安心當“麥霸”、“追星”,以及秀恩愛。

  這也是19歲的學生妹小王喜歡迷你KTV的理由。一個週日的上午,獨自來到北京王府井apm購物中心唱歌的小王對記者説,自己不是很喜歡跟很多人一起去“包房”,“還是和一兩個真正愛唱歌的朋友來唱迷你KTV比較好,兩個人都能當麥霸”。

  在山東泰安萬達廣場的迷你KTV,一位21歲的女孩將《演員》唱了4遍——因為她是薛之謙的鐵粉……這種事大概只有和她一起來的閨蜜能忍。

  除了“放飛自我”,迷你KTV還是“殺時間”利器。 “如果吃飯看電影需要排隊等位,我一般都會先進去唱一會兒。”小王還經常錄音,發到朋友圈求欣賞。

  “一個人的狂歡”不一定是因為“孤單”

  迷你KTV最初從何而來?一種説法是2003年~2004年源於日本。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查閱相關資料得知,在日本,迷你KTV又被稱作“一人卡拉OK”。據日本全國卡拉OK事業者協會發佈的資料顯示,日本的卡拉OK場所自2000年起不斷減少,卡拉OK的使用正逐漸從團體使用趨向於少數人使用,甚至個人使用。於是, “一人卡拉OK”應運而生。

  在日本,“一人卡拉OK”的用戶大多數是以學生為主的年輕人。看似是一個人的孤獨狂歡,但事實上,它體現的並非是日本年輕人正在逃避社交,而更多是作為“練歌房”存在。除了休閒放鬆,日本年輕人來這裡更多是因為“希望和朋友一起唱歌時能唱得更好,所以專門來練習”,特別是要“練習英文歌”等等。

  由此可見,日本年輕人的這種選擇是為了能在團體中有好的表現,或是為了不給團體添麻煩。這種心理與日本文化密切相關。

  而在中國,一份在網路上走紅的“孤獨指數排行榜”中,“一個人去KTV”被列為總共10級孤獨中的第6級。但是,這種感受不一定適用於迷你KTV。事實上,更多的迷你KTV用戶,似乎更加享受一個人或兩三個人小圈子的時光。

  在山東泰安的萬達廣場,一個週六下午的四小時裏,有7組客人出入兩個迷你KTV,其中4組是一個人。

  一位20齣頭的女孩自己在“迷你KTV”裏唱了近1個小時,“把周傑倫的歌挨著唱了一遍”,“我超級超級喜歡他”。要不是因為沒有帶水,她覺得還能再多唱一會兒。“可以讓我安靜地欣賞自己的歌聲”,“有一種很專業的錯覺”。

  “迷你KTV”背後的商業邏輯

  這位女孩的“錯覺”,可能,真的是一種錯覺。

  “我們在技術上做大量的優化,有很好的演算法,可以幫助用戶輕鬆地把高音唱上去。這樣用戶的體驗會很好,人們需要這樣的心理自我肯定。”迷你KTV品牌之一“雷石WOW哇屋”的副總經理雷以鋒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曾經出品過KTV“神曲”《拒絕黃賭毒》的雷石,是國內最大的KTV系統提供商。今年6月4日,在北京舉辦的一場新品發佈會上,雷石面對一眾傳統KTV的運營商,把迷你KTV當作今年該公司的拳頭産品進行發佈。

  雷石旗下這款迷你KTV的正式名稱被定為“WOW哇屋迷你歌咏亭”,在唱歌功能的基礎上,還加上了“朗讀咏詩”的功能。 “歌咏亭”也被設計成透明的,希望建立“陽光、透明”的形象。

  雷石準備投資3億元人民幣進軍“迷你KTV”市場,目前已經和萬達、恒大、橫店、星美等一系列各大知名院線達成協定,“市場已經鋪到了縣級市”。如此大投入背後,是對迷你KTV的市場前景和盈利能力的樂觀估計。

  雷以鋒介紹,迷你KTV這種形態在中國市場上出現大約已有兩三年,最早的投幣式操作並不方便。近年來移動支付的深入人心,迷你KTV的擴張和流行基礎逐漸牢固。2017年上半年,行業漸呈井噴之勢。除了雷石旗下的“WOW哇屋”以外,知名的還有咪噠、友唱等品牌。

  資料顯示,未來兩三年,迷你KTV的市場體量可以達到50萬間以上。2017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1.8億元,到2018年,這一數字將持續增長至70.1億元。

  在盈利上,迷你KTV看起來也比傳統KTV輕鬆很多。雷以鋒介紹,國內目前大大小小的傳統KTV包房大概至少兩三百萬間,每間成本可能在二三十萬元人民幣。相較起來,一個兩人座的迷你KTV房間成本要少一個量級,大概只在數萬元人民幣。“每台機器每月收入在3000以上,基本上就可以保本。也就是説,每天只要有客人唱滿2個小時就能回本”。

  在運營方面,雷石發佈的新一代産品可以實現遠端自動開關機。日常運營基本可以實現無人值守,需要人力完成的僅是保潔等少量工作。

  雷以鋒説,目前後臺的數據顯示,近期迷你KTV裏被唱得最多的是近一年內推出的新歌,有的歌曲甚至是近三個月內的,而且都是高清版本。這説明迷你KTV的用戶依然是年輕人居多。

  慣常的影視劇中,一個經典“老梗”是主人公常常會在KTV包房裏,用唱歌的方式傾訴愛意或發泄失戀的傷痛。而未來,更多的少年心事,可能會被裝在這些小小的迷你KTV中。

  比如,在泰安萬達廣場的迷你KTV,有一位二十齣頭的男孩,最近為了學院的唱歌比賽,只要沒課的時候都會來練歌。被問起他選的歌有沒有特別的含義時,他有點害羞,但又忍不住袒露一點內心的小悸動,“是為了表白……哈哈哈。”(原題為《想唱就唱:迷你KTV為什麼這麼火》)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