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點擊排名

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下半場結束,發現大陸破裂新模式

2017年06月12日 09:09:31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歷經4天航渡,大洋鑽探船“決心”號于11日抵達上海臨港,這是“決心”號首次停靠中國大陸港口。它也宣告著,我國科學家主導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下半場結束。“我們獲得了超出預期的成果,揭示了邊緣海不同於大洋的大陸邊緣破裂模式。”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368航次首席科學家、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院長翦知湣接受科技日報記者獨家採訪時透露。

  目前,人們已在伊伯利亞—紐芬蘭發現了非火山型大陸破裂模式——地幔剝露式破裂。本次鑽探表明,南海大陸破裂模式與伊伯利亞—紐芬蘭模式並不相同。前者在洋盆擴張時有明顯岩漿活動,而後者岩漿活動貧乏。“我們證明了另一種大陸破裂模式的存在,這對我們理解大陸破裂機制有深遠意義。”翦知湣認為,“它是一個有望寫入教科書的發現。”

  除了在地質構造上對南海進行“追根溯源”,科學家還從沉積物上講出了南海的“前世今生”。

  在IODP 368航次,科研人員首次獲得了南海從陸地到淺海再到深海的完整沉積記錄。他們發現,3400萬年前南海就已有深海環境。

  過去,關於南海的形成,主要有兩種説法。一種認為,南海的形成跟青藏高原隆升、中南板塊被擠出有關;另一種則認為,南海的形成,是古南海在菲律賓海板塊下消亡拖動板塊破裂所致。“但我們現在認為,南海擴張的動力可能在東邊,要將南海和太平洋連在一起看。”翦知湣解釋。

  目前,我國已在南海組織了4個航段共3次大洋鑽探。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包括IODP的 367和368兩個航次,鑽探的首要目標是揭示大陸如何破裂、南海如何形成的“桑田滄海”之謎。IODP 368航次在南海北部5個站位進行了鑽探,鑽探進尺總長度4399米,收穫岩芯1601米。

  認識南海的成因和擴張過程,也能使科研人員更加清楚南海油氣的生成和儲藏條件。通過大洋鑽探這種在深海進行的多學科研究,可以糾正原來對油氣盆地資源基於地球物理資料的認識。

  “這些成果,對我們了解南海的歷史非常重要。它具有區域地質意義,更具有世界意義。”翦知湣強調,“南海是一個天然實驗室,中國科學家應該主導南海研究,並將其打造成世界上邊緣海研究的典範。”

  (原標題:南海大洋鑽探下半場結束 獲超預期成果 科學家發現大陸破裂新模式)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