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煤都”借力PPP 變身旅遊城市
呼倫貝爾下轄的扎賚諾爾地廣、人稀、煤多。這座昔日躺在煤山上的資源型城市正轉向工業旅遊和“猛犸遊”
在全國煤炭去産能的背景下,鄰近中蒙俄邊界的扎賚諾爾區煤業公司生産經營形勢嚴峻,現年40歲、有著20年工齡的煤礦瓦斯檢測員江立波面臨“分流安置”的問題。
不過,幸運的是,隨著礦井關閉,江立波原來工作的井下巷道,要被改造為工業旅遊項目。由於對煤礦業務的熟悉,他又重新上崗了——被扎賚諾爾區政府正式聘為煤礦産業旅遊培訓師。其主要工作是,為遊客講解瓦斯的成因,如何進行井下監控、通風,以及遇到緊急情況時的自救和生存方法。
江立波從失業到就業,這背後其實是基於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以及縣域自然、人文、産業等條件,扎賚諾爾區尋求由“一煤獨大”的資源型城市向“全域旅遊”的生態旅遊型城市轉型努力的一個縮影。
日前,扎賚諾爾區政府與社會資本方聯合體,簽署了全域旅遊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協議,拉開了城市轉型的序幕。
這是全國首個全域旅遊PPP項目。更重要的是,在扎賚諾爾出現的文化旅遊項目,不但有望增加地方稅收,還能解決就業。扎賚諾爾區委書記李昌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要知道,安排一個就業,就帶動一個家庭。”
“一煤獨大”的百年煤都
扎賚諾爾區屬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人口15萬、國土面積312平方公里、煤炭儲量104億噸。2016年,扎賚諾爾地區生産總值預計完成65億元,每人平均GDP為4.3萬元。
簡單來説,扎賚諾爾可概括為,地廣、人稀、煤多。
歷史上,扎賚諾爾經歷曲折反覆的區劃調整。最近一次為,2013年,經國務院批准扎區縣級建制在民政部備案。目前,扎賚諾爾受號稱“世界上土地管轄面積最大的地區級城市”呼倫貝爾市節制,由滿洲裏市代管。
扎賚諾爾的得名源於誤讀,其本名為“達賚諾爾”,蒙古語意為“海一樣的湖泊”。中國第五大淡水湖——達賚湖(又名呼倫湖)就位於該地附近。
依賴於豐富的煤炭資源儲量,扎賚諾爾因煤而興。它是我國煤炭工業的搖籃。據史料記載,1902年,俄國人開始營建“波洛尼科夫礦”,1903年出煤。緊接著,圍繞煤炭生産而形成的居民區不斷擴展,距今已經110餘年。
扎賚諾爾屬於中國13個煤炭基地中的蒙東煤炭基地序列,亦為45個國家級規劃礦區之一和國家規劃的七個煤化工基地之一,也是內蒙古自治區規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百餘年風雨後煤炭被挖掘殆盡,留下了遼闊巨大的礦坑。
這樣的地表“紀念品”在扎賚諾爾國家礦山公園就有一個。據估算,這一露天礦坑的面積約40平方公里,深近200米!巨坑四週邊沿陡峭如削,礦車行經的道路由巨坑底部曲折攀高,遠望如層層疊疊的梯田,十分壯觀。
李昌武對第一財經表示,扎賚諾爾的經濟體系嚴重依靠煤炭産業,可謂“一煤獨大”。在産業發展過程當中,煤炭工業的興衰像晴雨錶一樣,直接關乎著當地的地方經濟,也造成經濟結構單一、服務業發展不充分。當前,被內蒙古自治區列為八大資源枯竭地區之一的扎賚諾爾不得不考慮經濟轉型與可持續發展。
重回“蒸汽機車”時代?
除了煤,扎賚諾爾還有什麼資源?扎賚諾爾區商務旅遊局局長孫健對第一財經稱,有呼倫湖、有猛犸文化,當然還有煤炭工業遺址。
他認為,這是當地的差異化旅遊定位。
扎賚諾爾位於呼倫湖畔。呼倫湖又是北方第一大湖,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象徵就是呼倫湖與貝爾湖這對姊妹湖。盛夏時節的七八月份,是飽覽大草原風景的最佳時節。此外,在扎賚諾爾出土的三具完整的猛犸象化石,讓其圍繞“猛犸故鄉”打造國內獨一無二的猛犸小鎮和猛犸主題公園。更為重要的是,依託當地百餘年的煤炭挖掘史,扎賚諾爾更有打造煤炭工業旅遊項目的資本。
為了讓礦井和蒸汽機車重新煥發生機,扎賚諾爾區提出深度體驗遊和煤炭工人轉型。例如,讓廢舊的蒸汽機車重新穿梭在小城的道路上,成為遊客導覽的交通工具;把經驗豐富的優秀礦工請回來,讓他們為遊客講解煤礦開採的工序、講述下井挖煤的故事;讓遊客變身礦工,換上工服帶上裝備,走一趟當年煤炭之路。
李昌武稱,扎賚諾爾將煤礦轉型跟文旅産業嫁接,實現了有機結合,這是“因地制宜”,也是充分尊重當地的歷史和人文。而這樣的旅遊項目推出,不但增加了地方稅收,還得以讓煤礦工人轉型就業,重操“舊”業。
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第102個縣級行政區,扎賚諾爾無疑是最年輕的城市,其正式成為一個縣級行政區的歷史,尚不足5年。
當前,扎賚諾爾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要想發展全域旅遊,服務旅遊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面臨著巨大的投資缺口。
李昌武認為,扎賚諾爾的旅遊基礎設施薄弱,嚴重制約了全區的旅遊發展。而改變旅遊業發展面貌,根子在於解決投入不足的困局,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到全域旅遊的開發建設中。這就必須更多地用市場的辦法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力度,支撐和帶動旅遊業跨越發展、全面起飛。
全域旅遊PPP項目,也就成為了當地彌補政府財政不足、吸引社會資本共同建設的重要舉措。
PPP的産業培育邏輯
為此,扎賚諾爾區政府引入了以北方中郡投資(北京)有限公司(下稱“中郡運營”)為牽頭方的社會資本聯合體,總投資約3.2億元。從今年1月份簽署戰略框架協議開始,扎賚諾爾區政府全速推進這一PPP項目的落地。扎賚諾爾區的行政轄區內,和文化旅遊相關産業的項目全都打包進了項目中,其中囊括了生態水系的恢復、文化公園的創建、工業遺址旅遊開發、城市旅遊標識設計和品牌行銷等一系列具體項目。這份合約的履約期長達15年。
其實,在傳統金融機構看來,扎賚諾爾並非理想的投資地。
中郡運營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導向是,要投PPP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地方財政收入。而扎賚諾爾財政收入薄弱,而他們要做的是依靠財政劃款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這類PPP項目。
“但事實上,真正的PPP一定是要梳理當地的資源,看其是否具備投資洼地,是否能夠創造盈利,這才是最核心的東西。”該負責人認為,財力薄弱的地方通過PPP來撬動社會資本,應遵循基本的邏輯,也就是挖掘當地自然、人文、歷史等資源,然後創造價值、培育需求,最後再根據需求,倒推著導入相應産業,從而增加稅收和就業,慢慢地將投進去的固定資産盤活,變成現金流,讓地方財政能夠運轉起來。這跟資金通過投資渠道進入到一些地方,只是為了賺快錢其餘不管不問是不同的。
就全國來看,目前,由國務院法制辦牽頭的PPP立法正在提速。PPP條例也已被列入2017年立法工作計劃並作為重點工作,下一步將會加快推動該條例出臺。
考慮到當前國家重點推行PPP和全域旅遊,可能會引發地方的一哄而上,這位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全域旅遊僅僅是方法論,不是目的。”扎賚諾爾選擇全域旅遊,將其特色資源整合起來,從而保證其財政有效運轉。“全域旅遊起到的作用就是‘銷售部’,其背後一定存在著具有特色的産業,對於其他地方來説,經濟轉型一定要因地制宜,避免一哄而上。”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