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區域經濟

19城市群規劃年內完成

2017年01月05日 08:36:53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據《經濟參考報》獲悉,作為我國未來發展主體區、經濟發展主力的城市群19大分支規劃2017年將全部完成。其中,珠三角灣區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等五個跨省級城市群的規劃將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編制,滇中、天山北坡以及山東半島等五個省內城市群的規劃將由地方編制。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認為,城市的個性化,城市的大型化,城市的集群化,就是中心城市在變大,由原來單中心變成多中心的都市區。發展一些多中心的超大城市區,能夠很好帶動區域發展和經濟增長,也是規律與趨勢。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副司長陳亞軍表示,城市群是發達國家主體的形態,是減少空間隔閡、提升效率、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方式。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佈局或是:城市群聚集我國約70%左右的城市人口,剩餘人口與地區將採取點狀發展模式,形成積聚的空間佈局形態。

  倪鵬飛表示,建議建立多中心、網路化、集群化的城市群體系,來推進中國的城市化,既能利用大城市的城市規模的正外部性,又能克服城市帶來的規模負外部性問題。大中小城市的協調發展主要是通過城市群,在城市群裏面實現的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小城鎮、小城市的全面發展還是要在城市群裏和大城市的周邊來推進。

  同時倪鵬飛建議,沒有地理優勢的城市,也就是在遠離中心城市、城市群,地廣人稀的欠發達區域,基於歷史、文化、政治、軍事、安全和當地居民生活便利考慮也是可以發展的。要重點發展,不是全面發展。城市群裏的中小城市要全面發展,這些城市重點發展,有選擇的發展。我們處在城鎮化的加速期,城市人口規模是在擴大,但是這個擴大是很不均衡的。中國660多個城市,目前有200多個城市是處在收縮狀態,人口是處在流出的狀態。這就説明過去那種全面推行的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和現在鼓勵在偏遠地區發展小城鎮,顯然是失敗的,是不可能成功的。

  此外關於特色小鎮的建立,倪鵬飛也認為這是基於産業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建立,在有條件的城市群周邊進行建立,“特色小鎮在發達的區域,能夠承接大城市的轉移,又能夠迎接大城市的輻射和利用大城市的外部資源,它成功是有這些條件做支撐的。成功的根基是産業的發達,小城鎮建設關鍵在産城融合,一個小鎮要有一個産業來支撐,産業發展在前,特色小鎮才有特色。”

  倪鵬飛認為,現在一些地方學習的這個小城鎮建設,恐怕首先在很多區域根本不具備這個條件,企業去,企業到哪去?肯定是到我説的有這些條件的地方去。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又採取行政辦法去審批、報批,一哄而上,像撒胡椒面似的,每個省搞100個,每一個市都有十幾個,最後變成了一個政績工程。如果不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後果可能是比較可怕的事情。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