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區域經濟

山西副省長帶隊“站臺”推介煤企

2016年07月14日 08:39:36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産能過剩行業的債券如燙手的山芋般讓投資人避而遠之,山西試圖用一場由副省長帶隊的政府組團“站臺”,來博得資本的再度青睞。7月13日,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攜七大國有煤炭集團以及兩家民營煤炭企業,在北京金融街進行了名為“山西煤炭産業發展專題推介會”的路演活動。此舉國內尚屬首次。

  山西省政府表態稱,高度重視債券市場的風險防範,採取有效措施確保零違約。不過,金融機構對於山西乃至整個煤炭行業的前景仍然有所擔憂,未來的投資意願尚待觀察。事實上,全面虧損背景下的煤炭行業普遍面臨融資困境

  發聲 確保零違約必要機制已建立

  13日早上,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的推介會現場,座無虛席。絕大部分參會人員來自商業銀行、資産管理公司、基金公司、證券公司、評級機構等金融機構。

  在長達3個小時的推介中,來自國家能源局、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山西銀監局等部門的多位人士以及山西省9大煤炭企業的代表紛紛登臺發言。

  山西省金融辦主任郭保民表示,“山西省的煤炭集團是銀行和投資機構的優質客戶,至今沒有發生任何一筆不良貸款,也沒有任何一筆債券違約。”

  “山西省政府和山西國資委已建立起必要的工作機制,確保七大國有煤企不發生債務違約。”王一新説。

  “因煤而興,因煤而衰”。2012年下半年,整個煤炭業結束“黃金十年”,首當其衝的山西感受到漫長寒意。今年一季度,山西七大煤企一季度末負債總額已超過1.19萬億元,與山西省2015年全省生産總值1.28萬億幾乎相當,總體資産負債率達80%。這一切讓投資者望而卻步。

  郭保民稱,今年以來,山西企業經營面臨諸多困難,省政府出臺了諸多確保債券到期兌付不違約的防範措施:一是建立預警機制,對發行債券的企業實時監測、給予幫扶,確保企業平穩運作;二是進行動態監管,關注企業資金運作情況,實時預警,每只債券到期前15天就要求提出兌付方案。“目前山西煤企面臨一定壓力,省政府近一個時期堅持去産能、減産量、保增長,調整結構,綜合施政,用市場的手段讓煤炭企業産能保持在合理的區間和水準上。”

  山西省日前在全國率先發佈《關於加大金融支援力度的細則》,此前也有消息稱,山西省政府計劃為七大煤炭集團提供350億元增信擔保,並可能出具承諾函兜。對此,王一新在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350億元償債基金的説法只是有關方面提出的建議,目前並未作為政府決策。他還表示,正在考慮運用國際通行的CDS(信用違約互換),用市場的方式來緩釋風險。“這裡面有一道運作機制,我們正在研究和設計。”

  困局 金融機構投資態度仍謹慎

  對於推介會的做法,不少機構人士還是予以認同。一位參加推介會的商業銀行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説要強于不説,政府和企業自己發聲,還是能夠為市場注入信心。”不過,他也表示,推介會的效果可能不會馬上顯現出來,還需要後續觀察市場反應。也有業內人士稱,未來一些資源大省、發債大省也可能效倣山西省政府的做法,來主動發聲,消除投資者的投資疑慮。

  根據山西銀監局局長張安順披露的數據,對存量貸款,今年銀行為七大煤企累計辦理轉貸、續貸554億元,貸款展期26億元。對優勢項目,合理調劑授信額度,適度增加信貸投放,一季度對焦煤、晉能、潞安等煤炭集團累計新增授信145億元、貸款201億元、表外業務146億元。

  雖然從上述數據來看,七大煤企的融資並未受到太大衝擊,但是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不少債券投資人和金融機構對於山西煤炭業仍然抱著“不敢多碰”的態度。

  據郭保民介紹,山西省企業在銀行間市場債券融資餘額排名全國第6位,發行量排名全國第7位,目前,通過債券市場的直接融資已經成為山西省煤炭企業融資的主渠道。不過,目前,投資者在債券配置方面風險偏好下降,避險情緒明顯,不少産能過剩行業在一級市場融資持續遇冷。

  一位來自山西的商業銀行投行部人士説,目前,大部分投資人對山西煤炭的債券態度仍比較謹慎,目前市場主要的投資人還是一些為了博取高收益、並同時能夠承受高風險的一些私募機構。他也坦言,山西的一些非煤行業如電力行業的企業債券發行也受到了煤炭企業的負面影響,整體情況並不樂觀。

  王一新説,“金融界對煤炭産業出現了幾種態度。一種態度是,既然我看不清你,我就遠離你,抽貸壓貸;減少規模,上收許可權,煤炭企業發債一概不買。第二種態度,照顧到國家支援實體經濟的政策,照顧到地方政府的面子,照顧到企業過去的交情,我不壓也不新增,繼續保持存量規模不變。只有少數投資者認識到,當下正是進入優質煤炭企業的重大機會。”

  現象 行業融資困境普遍存在

  山西遭遇的債務壓力與融資困境並不是個例。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煤炭行業利潤總額僅441億元,是2011年的十分之一,而負債總額則同比增長10.4%至3.68萬億元,而今年1-5月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267.4億元,同比下降13.5%,實現利潤總額35億元,同比下降73.4%。其中,國有煤炭企業整體仍繼續虧損。

  “煤炭下行週期持續了四年,價格從最高點的每噸860元下降到350元,整個行業盈利水準下降得比較快。金融機構為了減少經營風險,大多是一刀切把整個煤炭行業都列入黑名單,在貸款額度、期限等方面都有削減,並且經營正常的企業發債挂了牌也賣不出去。融資難、融資貴、抽貸等是普遍問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張宏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中債資信工商企業一部總經理張曉斌也表示,隨著煤炭行業信用品質的惡化,長期限債券品種發行難度明顯增加,且因認購不足或利率過高而取消發行的情況愈加頻發。與此同時,債券發行難度上升,發行節奏明顯放緩,融資成本較高。

  不過目前市場也展現出積極的變化,近日上市煤炭企業紛紛發佈上半年業績公告,中煤能源、國投新集均預告上半年轉虧為盈,分別實現凈利潤3.5億元至5.2億元、3816萬元,露天煤業則上調業績預期,預計1-6月份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5億至3.55億元。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認為,現在的資本市場選擇就是短期效應,建議從長期來考慮投資,未來一段時期內煤炭還是支柱性行業。同時,煤企應該通過自身改革等使整個市場好轉,起碼穩定住煤價,這是對資本市場最大的吸引。此外,煤企應該多和相關機構、企業溝通資訊,打消其顧慮。

  業內人士也表示,其實煤炭等産能過剩行業債券亦存在價值洼地,只是當前投資人的風險識別能力有限,且也不願配置自身資源去識別風險,認為性價比不高。張曉斌表示,在違約風險高發的當下,投資機構在加強自身風險防範能力的同時,也可借助專業機構來進行風險識別和價值發現。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