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金融

今年年中不差錢:機構備足子彈 基金經理取消借錢行程

2017年06月27日 08:34:16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今年年中 “不差錢”

  集月末、季末、半年末于一身的6月底,往往面臨著“錢緊”的壓力,但今年卻在央行的未雨綢繆下,上演了一場“不差錢”的好戲。

  “本來這個月底計劃去銀行那兒跪求資金,但到了月底卻發現流動性還比較充裕,定好的行程也乾脆取消了。”一位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儘管央行從上週五開始暫停了公開市場操作,但在前期流動性投放充裕的情況下,市場資金面整體平穩,股債市場表現喜人。十年期國債利率回落至3.51%,深證成指漲1.65%,上證50、滬深300指數26日也再創年內新高。

  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相比往年,央行的前瞻性佈局將出現流動性錯峰的情況,即“資金該緊的時候不緊,該松的時候不松”。此外,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方面的足夠透明,避免了不必要的非理性預期及羊群效應,對穩定金融市場起到了重要作用。

  錢夠用

  央行26日早間發佈公告:“臨近月末財政支出力度加大,對衝央行逆回購到期後銀行體系流動性處於較高水準,6月26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由於當日有500億元逆回購到期,公開市場凈回籠了500億元。

  儘管央行已經連續兩個交易日暫停公開市場操作,但資金利率和股債市場卻表現不錯。

  上證綜指26日放量上漲0.87%,收報3185.44點;深證成指漲1.65%,創業板指漲0.77%。

  國債期貨雙雙收陽,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709漲0.39%,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F1709漲0.25%。國債現券利率繼續下跌,中債十年期國債利率下跌至3.5134%,一年期國債利率下跌至3.4815%,與十年期國債利率倒挂現象全面消除。

  歷年6月份都面臨不小的流動性壓力,為何近期資金面卻顯得波瀾不驚?

  明明表示,歷史上6月流動性通常會趨緊,今年還存在MPA(宏觀審慎評估)考核等因素,金融體系流動性壓力不容小覷。為彌補跨季資金缺口,央行6月上旬開展MLF(中期借貸便利),並重啟28天逆回購操作,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體現出呵護季末資金面的意圖。他認為,在前期投放跨季流動性被市場充分吸收的基礎上,央行在6月最後一週超量投放流動性必要性不大。

  2017年以來,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透明度加強,每個交易日都會進行公開市場業務交易公告,即使不進行操作,也會發佈公告説明。明明對此表示,公開市場操作業務透明度的增加,緩解了市場在資金面緊張時的恐慌情緒,亦可減少市場因央行長時間未進行操作時産生的對央行短期目標的猜疑,進而減少市場因與央行的資訊不對稱而産生非理性預期及羊群效應,利於央行達到維穩金融市場的政策目標。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銀行間回購利率26日多數下行,交易所回購利率較前一個交易日小幅上升,深交所質押式回購利率R-001加權平均價報3.9580%,貨幣市場利率整體平穩。

  機構備足“子彈”

  回憶2013年6月20日這一天,銀行間隔夜回購利率一度達到了史無前例的30%,7天回購利率最高達到28%。

  “錢荒”場景歷歷在目,不少金融從業人員心中都添了一份謹慎,甚至有人一直在擔憂2013年的那一幕會再次上演。

  因此,從6月初開始,從經理到資金交易員都在提前籌劃跨月的資金。但正是從央行到金融機構的這種未雨綢繆,讓6月的資金面變得“有驚無險”。

  上述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雖然貨幣市場利率今年以來持續上行,但整體波動卻不大,機構適當提高資産端的利率,基本可以承受這樣的負債成本,資金來源也相對穩定。

  月底就將面臨MPA考核,資金利率是否會再現類似于3月底出現的“銀行松、非銀緊”的緊張局面呢?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3月底的隔夜回購利率一度飆升至21.5%,但由於上交所、深交所近期修改了回購利率計息規則,目前回購利率體現的是資金的真實佔用時間,回購利率不會出現這樣大幅飆升,未來幾天即使交易所利率繼續上漲,預計也只是小幅上升。另外,很多機構都已提前備足了跨月的流動資金,手裏的“子彈”其實都不少。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在資金相對充裕的前提下,6月中旬左右,以保險資管為主的資金力量甚至紛紛出動,對十年國債為主的利率債進行了大幅配置,十年期國債利率也在觸及3.69%後迅速下行至3.51%。

  跨季無憂

  未來幾個交易日將分別有100億元、500億元、600億元、1600億元逆回購到期,如果央行仍不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市場會否出現錢緊的局面?

  明明對此表示,在央行前期超額凈投放的環境下,市場有望平穩度過半年末這一關鍵節點,但與之相對的是,7月初或將因大量短期操作到期造成一定流動性壓力。首先,央行6月中上旬密集開展28天逆回購,因此7月3日、7月5日、7月6日、7月13日和7月14日為到期高峰。其次,7月又是季度繳稅期,財政繳款將對基礎貨幣形成收縮效果。

  不過,根據央行2017年開始公佈的公開市場操作業務解釋,央行在報告中明確關注的流動性因素包括財政支出和稅期因素、資金回籠狀況和政府債發行繳款。若7月繳稅對銀行體系衝擊過大,央行料將有所作為,7月大概率不會重復4月份的債市收益率快速上行。

  明明也表示,造成債市收益率快速飆升的三大因素目前已基本消退。

  首先,美聯儲3月15日加息後,央行跟隨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而美聯儲6月15日加息後,央行不僅維持政策利率不變,還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凈投放資金900億元。

  其次,3月底4月初,央行暫停公開市場操作時間長達20天,為去年逆回購操作常態化以來最長,累計凈回籠資金4900億元,而央行在6月份則頻繁公開市場操作,不計算MLF,6月至今累計凈投放3200億。

  最後,監管超預期也是導致4月份債市收益率上行的重要原因,但目前銀監會已允許部分銀行推遲報送應于6月份提交的“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業務自查報告,説明監管更加注重避免政策疊加,去杠桿有望重回“溫和”基調。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日前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從貨幣政策的角度來説,我們面臨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特別要處理好杠桿率方面的潛在風險。5月M2同比增長9.6%。從中能看出我們進一步穩杠桿態勢。去杠桿首先是穩杠桿,要讓杠桿的增速降下來。現在看來,已有初步的結果。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