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金融

周小川:金融服務業受益於開放 還要進一步擴大開放

2017年06月20日 10:22:47  來源:中國證券網
字號:    

  周小川:金融服務業受益於開放 還要進一步擴大開放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李丹丹)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20日在“2017陸家嘴論壇”上指出,各國經驗,包括我國自身經驗都表明,對金融業保護,易導致懶惰、財務軟約束、尋租等問題,反而使競爭力更弱,損害行業發展。他強調,金融服務業是競爭性服務業,受益於對外開放,還要進一步擴大開放。

  周小川表示,我國服務業開放體現了與製造業類似的規律,也是通過對外開放,引入競爭,推動經營效率和服務品質提升,並帶動國內相關政策改革。

  其中,地區性試點的經驗增強了開放的信心。“本屆政府成立以來,有力推動上海自貿區試點,開始也有不同聲音,現在自貿區數量已擴大到11個,很多先行先試的經驗推向全國,説明大家看到開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周小川表示。

  他指出,金融服務業是競爭性服務業。全球經濟危機告訴大家,要防金融危機,首先要保證金融機構的健康性,高杠桿、低資本、不良貸款等現象均不可容忍,而不開放、不競爭往往縱容了低標準。為此,金融服務業作為市場經濟中的競爭性服務業的屬性已十分清晰。

  “從全球經驗看,絕大多數金融行業都是競爭性服務業。當年我國引入外資銀行,最開始期望引入資本,回頭來看,國內商業銀行從競爭中學到了很多內容,為我國金融業帶來産品演變、市場建設、業務模式、管理經驗等一系列變化。”周小川回顧,後又通過競爭性股改上市,國內銀行的經營效率、資産品質、公司治理等都有了較大提高。外資銀行的進入也對國內政策帶來改革壓力,包括會計準則、監管標準以及營改增等。

  周小川指出,個別人從自身利益出發,主張對金融業進行保護,等成長壯大了再開放,再參與國際競爭。但是各國經驗,包括我國自身經驗都表明,保護易導致懶惰、財務軟約束、尋租等問題,反而使競爭力更弱,損害行業發展,市場和機構不健康、不穩定。

  現在,國內很多金融機構都已經“走出去”,適應了國際競爭。周小川表示,目前,已有五家金融機構躋身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成為資本金充足、經營穩健的市場化經營主體。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健康化已受到國際債市、新興市場股票指數機構的關注。這些均説明,金融服務業是競爭性服務業,受益於對外開放,還要進一步擴大開放。

  周小川總結,回顧國內外的改革歷程,應該提高認識,堅定信心,堅定不移地走對外開放的道路。從製造業、服務業開放的經驗可推導出,金融行業不是例外,同樣適用於競爭與開放規律。金融服務業在對外開放過程中,由競爭機制帶來壓力、動力、進步和繁榮,會發展得更好。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